板当镇: 产业兴 茶果香 乡村美

2025-07-23 18:54:36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板当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环境整治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发展之路,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鸡奏唱“致富歌”

7月17日,板当镇洛麦村生态鸡养殖基地内,代养户陈油正忙着请人抓鸡运销。当天,他负责的两个双层大棚共出栏生态鸡1.9万余羽,平均每羽重达6.5斤。

洛麦村生态鸡养殖基地

“除去饲料、水电等成本,每羽鸡能有3.9元左右的利润。”陈油笑着说。他此前参加了县畜牧服务部门组织的家禽养殖技术培训,养殖过程中,他和妻子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养殖技术日渐精进。在政府部门的推介下,2023年5月,陈油来到洛麦村认领了两个双层大棚养殖肉鸡。去年出栏3批肉鸡,扣除成本后纯利润达20余万元;今年出栏的第一批肉鸡,毛收入约12万元。

安顺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洛麦村生态家禽养殖场负责人杨礼荣介绍,养殖场共有23个双层养殖大棚,吸纳了来自紫云各乡镇的17户代养户,代养户认领的大棚数量各不相同。去年,养殖场共出栏肉鸡160万羽,代养户每羽肉鸡的毛利润达4.8元。今年上半年出栏生态鸡80余万羽,代养户每羽利润达3.9元。

村民正在装运生态鸡

近年来,板当镇整合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南网帮扶资金等,建成5个生态鸡集中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10万平方米,实现年出栏300万羽,年出栏量跃居全县第一。

该镇通过引进安顺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在小寨关村建成集种鸡养殖、鸡蛋孵化、鸡苗培育于一体的鸡苗培育基地,由此形成鸡苗培育、生态鸡养殖为链条的生态鸡全产业链。当地推行“八统一”合作机制——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鸡苗供应、统一饲料供给、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回收、统一产品销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紫云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板当镇党委书记匡永豪介绍,板当镇创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破解了养殖技术、市场对接、产品销路等难题,推出“1220”致富模式,带动全链条农户增收900万元。基地年租金280万元覆盖全镇17个村居,每村分红超5万元,惠及3149户13516人,生态鸡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果甜茶香绘新景

板当镇的田野间,蓝莓紫、茶叶绿、鲜果香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里,村民挎篓穿梭采摘,紫蓝色果实缀满枝头。“一天摘120斤,能挣180元!”村民吴小桃笑言。20多个品种错峰成熟,采摘期持续至8月,日均用工50人,以计件薪酬为主,忙碌时用工超150人,日采收量可达1.5万斤,新鲜蓝莓以每斤30元远销各地。这里不仅是采摘园,更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增收站”,陈玉娥等村民常年在此务工,收入远超外出打工。

翻过山坡,小寨关村的3000亩茶园绿意盎然。谁曾想,这里曾是荒草丛生的撂荒地。2021年,板当镇整合财政资金,请来省农科院专家,选种“黔茶1号”,由平台公司统一种管。镇村干部入户算清“经济账”,打消村民顾虑,让荒坡蜕变为“绿色银行”。春茶季,每天五六百人采茶,按40元1斤计酬,人均日收入超120元,最多时上千人务工,日发工资4至5万元。遵义制茶师把关加工,今年首年大规模采摘预计产值300万元。

如今,板当镇已形成茶叶、蓝莓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格局:蓝莓种植1.2万亩,可采面积8000亩,年带动务工2万人次,发放报酬500多万元,“返租倒包”模式让1320户年均增收2000元;茶叶扩至8000亩,辐射多村;此外,该镇桃子、杨梅、树莓、李子等精品水果种植2000余亩,串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富民效益。

乡村旅游人气旺

盛夏时节,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翠河沿岸热闹非凡。新场村滚水坝里,游客踏水嬉戏;同合村森林民宿中,蝉鸣伴客入眠;月牙湾露营地内,篝火晚会点亮夜空……如今的翠河沿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翠河风景如画

“7月以来每天收入超千元,周末卖凉粉、西瓜能赚2000元!”新场村村民王早英的摊位前,游客络绎不绝。得益于翠河河道综合治理,滚水坝、骑行道、观景台等设施陆续建成,岸边蓝莓、桃李等果园串起采摘体验带,村民们摆起小摊、开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同合村依托黄家湾水库风光,打造森林民宿和观景台,重庆游客曹远洪感慨:“在林间听鸟鸣,比空调房舒服多了!”

翠河村的蜕变更具代表性。这个曾被“八乱”困扰的村寨,通过村民自治护河、环境整治靓村,让20余米宽的河道清澈见底,90%的森林覆盖率造就21℃的夏日清凉。如今,8家农家乐、10余个小吃摊分布村落,“兴农人”农家乐老板吴清龙笑着说:“青椒鱼、土鸡火锅成招牌,全年无淡季,月入超万元。”

升级后的月牙湾更添活力。引入企业打造太空舱、玻璃房、帐篷等50余种住宿选择及主题派对等活动,六月以来接待游客超千人次,在建的戏水池即将开放。玻璃吊桥、漂流项目与采摘园相映成趣。

月牙湾太空舱

匡永豪表示:“翠河沿岸的翠河村、新场村,已发展起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旅馆、特色小吃、农特产品销售、烧烤摊位租赁等服务行业近100家,带动周边村寨群众从增收迈向致富。”该镇正以“农旅融合、以旅带农”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让该镇旅游业态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年均游客量10万人次以上。接下来,全镇将继续整合资源,拟在新场村湖心岛打造一个大型露营基地,规划建设四季果园、举办民族节庆,让农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和美乡村入画来

7月18日的板当镇新场村花坡组,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打破了村落的宁静——一台挖掘机正有条不紊地拆除村民王永刚家的老旧危房。这栋曾暗藏安全隐患、有碍村容的建筑轰然倒地,为村庄腾出一片清朗空间。不远处,村民郭和平正邀来邻里帮手,共同改造家中圈舍,一砖一瓦间,让昔日简陋的设施既添牢固安全之质,又增整洁美观之韵。

干净整洁的村庄

“今年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以来,我们已协助13户农户清除残垣断壁与老旧危房,为4个村民组升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65户厕改工程,通过多维度发力,让村里的人居环境一天天焕新颜。”新场村党支部书记孙滔的话语中,满是对村里变化的欣喜。

作为“两清两改两治理”的镇级示范村,新场村在干群同心的耕耘下,早已换了模样:洁净的村道蜿蜒伸展,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相映成趣,白墙黛瓦间流转着宜居宜业的温情,处处浸润着“和美”的诗意。走进村民韦宇柔家,屋内物件码放得井然有序,从楼下客厅到楼上居室,从厨房到厕所,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在板当镇洛麦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纤尘不染,红马甲志愿者的身影穿梭其间:或是俯身清扫路边落叶,或是帮老人归置房前杂物,一举一动皆是对家园的呵护。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自觉,让环境维护成了村民日常的“必修课”。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