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点亮非遗——贵州大学校团委“石韵云裳,傩魂乡传”实践队赴安顺旧州古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2025-07-26 14:05:1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七月仲夏,安顺旧州古镇静卧于邢江河畔的喀斯特峰林之间,街巷青石铺地,屋脊翘角飞檐,虽游客渐多却仍保留着原始淳朴的生活气息,未被过度商业化所扰,屯堡文化氛围浓厚。7月20日,贵州大学校团委“石韵云裳,傩魂乡传”社会实践队深入旧州古镇街巷走访,围绕地戏面具的文化传承与文创开发开展调研,感知屯堡文化的活态表达与时代活力。

漫步旧州

感知屯堡文脉

旧州古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依山傍水,坐落于邢江河畔的喀斯特峰林之间,是屯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镇始建于元代,明初设安顺州治所,素有“西南第一州”之称,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镇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格局与石木结构民居,至今仍延续着屯堡人的生活方式,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沉淀与生活气息。古镇街区的传统民居鳞次栉比,凤阳汉装、屯堡方言、地戏表演、“抬城隍”等民俗文化仍在日常生活中延续。沿街分布的蜡染工坊、木雕作坊和面具店铺交相辉映,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增强了文化记忆的参与感与获得感,构建起具有屯堡特色的非遗文化生态。

近年来,旧州古镇依托深厚的屯堡文化资源,以地戏面具为核心载体,积极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交融,带动非遗工坊、主题民宿、创意零售等多元业态发展。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古镇街巷间,文创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游人穿梭其间,时而驻足欣赏,时而与店主攀谈笑语,在轻松的交流中感受文化的温度。实践队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古镇已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模式:一是店主依托自身技艺,亲手雕刻面具并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二是店主通过与本地工匠建立合作,采用展示、代销等方式推动传统非遗产品的传播与销售,拓宽了非遗产品的市场渠道;三是店主在与设计团队合作开发文创产品过程中不断拓展品类,在传统元素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与跨界开发。多样化的传承路径提升了非遗产品的市场流通能力,有效推动了屯堡文化在当代的表达。

安顺旧州古镇街道小巷

旧州古镇的文化展示墙

银质“脸子”

传承与创意共融

在鲍波屯雕工作室,队员们被一系列造型精巧的银质地戏面具文创产品所吸引。鲍波师傅作为屯堡木雕非遗传承人,积极地探索非遗产品的创新路径,在坚守传统木雕工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市场消费需求,推出银饰地戏面具挂坠手链、Q版摆件等多类文创产品。在与鲍师傅就文创产品与地方传统文化内在联结的交流访谈中,鲍师傅指出,打造文化IP的关键在于古今融合。他的地戏面具文创产品正是在屯堡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上,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市场意识的结晶。如地戏面具过去多以木质雕刻为主,现在他们创新性地采用银质材料,使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贴近年轻群体的审美与收藏需求。据介绍,该系列银质面具文创产品已申请国家版权和外观设计专利,并同步开设线上直播与电商销售渠道,既重视原创与知识产权保护,也积极拓展市场化传播路径。鲍师傅还表示,传统文化的弘扬不能仅依赖个体的坚守,更需多方力量协同发力。要推动屯堡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既需要非遗传承人的持续投入,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与高校的学术支撑,共同助力其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队员在鲍波屯雕工作室与鲍波老师交流 

地戏面具银质文创产品

返乡青年创业

文创激活乡土记忆

屯堡文化的守正创新,正不断吸引青年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旧州古镇的一位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青年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围绕屯堡地戏文化创办本土文创品牌。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走访其门店,了解到其设计的产品涵盖徽章、明制风格明信片、地戏脸子钥匙扣、融入青帕纹样的时尚包袋、冰箱贴和蓝色脸谱折扇等多个系列,体现实用美观同时更凝结着她对家乡文化的独特理解与热爱。据介绍,大部分设计均由其本人独立完成并拥有版权,部分文创店铺和景区也会主动进货,市场反响良好。在谈到创业初衷时,她坦言初衷就是希望将屯堡文化给传播出去。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发现旧州古镇地戏类文创产品供给相对不足,遂萌生返乡创业念头。

在被问及屯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时,她表示,地戏面具是屯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即使是同一角色,在不同剧目中的面具形态也各具风格。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针对部分地戏面具较为严肃的面具进行Q版化处理,在保留原有神韵的基础上,增强产品的亲和力与传播力。她认为,屯堡文化所蕴含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屯堡文化是在六百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屯兵守土历史的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忠诚奉献的精神内核。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关于屯堡文化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底蕴和精神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走向大众、走进生活。

在旧州古镇与返乡创业青年交流访谈

返乡创业青年设计的文创产品

游客沉浸体验

点赞屯堡文化之美

在队员对游客的采访中,许多人表示地戏面具造型奇特、气韵独特,让人眼前一亮,激发了他们对面具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这些面具代表的英雄是谁”“哪里可以看地戏表演” “带几件回去给家人朋友”等声音频频出现,反映出地戏文化在游客中产生了良好的文化共鸣和传播效应。“不像有些古镇那样太过喧嚣和同质化,这里很舒服,很有味道。” 游客这样评价旧州古镇的游览体验。游客被视觉美感吸引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打动,在行走间既可欣赏古风建筑,又能被有趣的地戏文创悄然吸引,在文化与生活的交汇中获得真实的触动。地戏文创产品在守正与创新之间不断寻求平衡,让古老的屯堡故事不再束之高阁,化作为可触摸、可佩戴且可以讲述的文化记忆,让旅人在旅途中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延续,成为链接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重要纽带。

实践队在旧州古镇与游客访谈交流后合影

 

实践队在安顺旧州古镇合影

观文创之形,悟文化之意。与匠人切磋刀笔意趣,听游客畅谈初见惊鸿,队员们在一次次对话中渐悟,地戏面具绝非普通的木雕彩绘,是屯堡人以六百年光阴为凿,以赤子之心为墨而精雕细琢的精神丰碑。木雕的地戏面具由传统技艺转化为精巧文创,屯堡文化便跨越了山水阻隔,在文旅融合中实现了从地域记忆向时代共鸣的深度跃迁。(贵州大学校团委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宋爽 校对:甘良莹 二审:康馨月 三审:徐 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