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新堡村,成片郁郁葱葱的桑园即刻映入眼帘。村民们双手灵活翻飞,将鲜嫩的桑叶一把把捋下,麻利地装入背后的竹篓。这些带着晨露的桑叶,很快就会成为普定县苏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桑养蚕基地里蚕宝宝们鲜嫩可口的“营养餐”。
技术人员查看蚕种发育情况
2018年,普定县苏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堡村扎下根基。公司最初通过流转土地开展种桑养蚕业务,经过数年发展,如今已构建起“种桑-养蚕-制被”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成功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实现了企业效益提升、农民收入增加与生态价值增长的多方共赢。
“我们公司自有桑园150余亩,与山东蚕种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业务涵盖小蚕共育、蚕茧销售以及蚕丝被制作。”普定县苏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钮雪荣介绍,蚕桑产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而且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契合新堡村土壤气候条件的“绿色银行”。目前,公司每年产值稳定在200万元左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小蚕共育室
走进该公司的小蚕共育室,一股淡淡的桑叶清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蚕架有序排列,架子上的蚕匾里,密密麻麻的小蚕正贪婪地啃食着桑叶。技术员刘翠华一边轻轻拨开桑叶查看蚕宝宝的进食情况一边介绍道:“我是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种桑养蚕企业和我们公司订好蚕种订单后,公司就会派我们一对一跟进蚕种养殖情况,从蚕室消毒到温湿度调控,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确保蚕种健康发育。”
蚕匾里的蚕宝宝
据悉,小蚕共育采用专业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蚕宝宝在共育室经过12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后,将被分发到各养蚕户家中继续饲养。养蚕户只需再经过20余天的科学喂养管理,就能收获颗颗饱满浑圆的蚕茧,实现稳定增收。
“我们今年4月20日开始小蚕共育,每一批的规模都在30张左右,这一批已经被5户村民提前预订了。”钮雪荣介绍,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桑树苗、按市场价回收桑叶、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等一系列服务,不断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种桑养蚕中来。目前已带动近20户村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连片的桑园
除了带动村民发展种桑养蚕,该公司的种桑养蚕基地和蚕丝被加工车间还帮助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我在公司上班4年了,主要负责桑园管护、采摘桑叶、饲养蚕种这些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上班地点离家里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特别满足。”村民林显翠笑着说道。
“目前村里有10名村民在这家公司固定上班,农忙时节还能为50多个村民提供临时就业岗位,村民们的工资收入累计增加了70余万元。”新堡村党支部书记项颖介绍道,在普定县苏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村已发展桑树种植330多亩。连片的桑园不仅为养蚕产业提供了充足原料,还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真正实现了既守住生态底色,又鼓起村民钱袋子的良好局面。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