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市西秀区马军屯村,有一位与蜡染技艺牵绊一生的苗族妇女王月圆。作为苗族蜡染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手持精巧蜡刀,蘸取熔蜡,在蜡布上挥洒自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翩翩起舞的蝴蝶、灵动游弋的小鱼……一幅幅如梦似幻的画卷跃然布上。
安顺蜡染,古称蜡缬,历史源远流长,主要分为苗族蜡染与布依族蜡染两大类。其构图巧思无限、变化万千,纹样既有花鸟鱼虫等写实形象,也不乏螺旋、水波、菱形、云雷等抽象几何图形,生动承载着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对自然山川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为安顺蜡染技艺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月圆的作品题材广博,笔调柔和细腻,冰纹自然独特。她巧妙融合蜡染、绣染、扎染等多种艺术手法,创新而成的蜡版画作品,更是堪称蜡染工艺品中的一绝。
蓝白世界的启程与坚守
王月圆生在西秀区七眼桥镇小关口村,祖母与母亲皆是蜡染能手。自幼浸润在蓝白交织的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间,她与蜡染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我总悄悄观察大人们做蜡染,然后偷偷跟着学。”王月圆笑着回忆起启蒙时光,“一开始没有蜡刀和蜡布,就用树叶当布、树枝作笔,一笔一划地模仿练习。”

王月圆手持蜡刀认真画蜡(资料图)
在苗族文化里,女孩一生有四样至关重要的传承:苗族盛装、精美银饰、精湛刺绣技艺与独特歌舞。王月圆介绍:“每年正月初四,是安顺苗族‘跳花山’的日子。这一天,姑娘们都会穿上亲手制作的蜡染盛装前往跳花场,技艺越精湛的女孩,往往越受青睐。”这份深厚的民族文化生态,如同浸染心间的蜡布,为她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沉的文化底色。
“好东西靠质量说话,手艺人要做好最擅长的事。”王月圆深谙此理。蜡染工序极其繁复,点蜡、上色、封色、浸染、脱蜡、漂洗,每一步都关乎最终成败。“只要用心做,出来的必是精品。但正因为费时耗力、产量有限,我也不敢承接太多订单。”这份对品质的执着与敬畏,正是她坚守的匠心。
指尖上的创新与突破
数十年的蜡染绘画生涯,让王月圆形成了独特风格:画直线,线条粗细均匀、笔直如尺;画圆、弧、云钩、花、叶、螺旋,皆应手而成。

王月圆介绍蜡板画
改革开放后,安顺国营蜡染总厂成立,技艺出众的王月圆被选聘为专职画蜡师。彼时,安顺蜡染作为继黄果树瀑布、龙宫之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乘着全国工艺品市场发展的东风声名鹊起,络绎不绝的顾客带来了纷繁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一次,有顾客希望定制以“龙”为主题元素的彩色蜡染画作。但传统蜡染以蓝白为主色调,彩色染料与蜡难以相融,作画难度极大。面对挑战,王月圆凭借对蜡染艺术的敏锐触觉和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大胆提炼蜡染绘画技艺,开创性地发明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蜡版画。这一创举,将蜡染技艺带入了全新的艺术领域。
薪火不熄的使命与担当
“不能让蜡染技艺后继无人。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会教,一定要让这门古老的手艺薪火相传。”这是王月圆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今,年近七旬的王月圆虽已荣誉等身,面对鲜红的获奖证书,心中却满是忧虑:“我们这批老艺人都上了年纪,绝不能让这门技艺失传,必须抓紧时间培养年轻人了。”

王月圆展示近期蜡染作品
这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化作了她年复一年的坚持:她坚持抽出时间,自带材料,深入农村学校、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安顺市聋哑学校等,为学生们免费传授蜡染技艺。
她的传承足迹跨越千里:2015年,远赴北京为残疾人授课;2017年,参与安顺市蜡染协会“锦绣计划”,培训苗族妇女;2020年,深入社区助力居家就业项目;2023年,走进贵州民族大学非遗蜡染研修班,不仅授课,还深入讲解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纹样……
至今,王月圆已累计免费培训农村苗族妇女超3000人次,向中小学生传授蜡染文化与技艺超万人。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守护非遗、传承薪火的承诺,让古老的蜡染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让蜡染成为安顺城市名片
王月圆刻苦钻研的精神与精湛的蜡染技艺广受业内赞誉。她曾多次应邀前往北京、南京、成都,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地讲学,作品也深受多国收藏家青睐。在这一过程中,她深刻意识到,蜡染可以成为宣传家乡文化、展现地方魅力的靓丽名片。
为此,王月圆积极建立蜡染文化传承基地。在这里,她耐心接待每一位对蜡染感兴趣的访客,细致讲述蜡染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技艺。

王月圆代表作品《二十四道拐》蜡染挂件
“以往游客大多是看看展品、拍拍照,”王月圆告诉记者,“而现在,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成了热门选择。”从构思图案到动手画蜡、染色、脱蜡,游客能深度参与每一个环节,最终收获独一无二的作品。这种从“被动参观”到“主动创作”的转变,让蜡染承载的文化底蕴更深地浸润到游客心中。
“如今,安顺正全力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各项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蜡染在旅游商品开发、民宿特色装饰、文化体验项目等领域都大有可为。希望能继续发光发热,在安顺文旅发展的热潮中,为蜡染艺术开辟更广阔的展示窗口,助力其真正成为代表安顺的闪亮城市名片。”王月圆充满信心地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国栋
上一篇:
《屯堡·家国六百年》第十二集《镇远通衢》
2025-07-27
下一篇:
魅力非遗 激情盛夏 我市屯堡文化巡演走进云漫湖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