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新铺镇,绿涌青山,草海葱笼,生态绿色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村美人和,产业兴旺,处处皆是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在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民生实事、宜居乡村创建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发展规律的乡村振兴之路。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新铺镇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牛儿成群、饲草成海、果树成林,满山满坡的“生态绿”成为大山的“常态色”,生态向好,群众增收,生态与经济实现双提升。
夏季是新铺镇万亩优质蜂糖李的丰收季,片片枝繁叶茂的李子树上挂满了颗颗浑圆饱满的蜂糖李,当地果农遇着好天气便要早起上山,采李入筐,分拣销售。
新铺镇所产的优质蜂糖李
“我家品质好、个头大的蜂糖李每斤能卖到20多元,收购商还直接开车到林地边采购,完全不愁销路。”当地果农刘天胜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植的70多亩李子林采收了3万多斤蜂糖李,除去成本和损耗,一年下来纯利润在30万元左右。
新铺镇是关岭自治县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石漠化程度一度达到了47.41%,加上气候温度高、光照时间长,种植传统农作物往往事倍功半。
2016年,新铺镇以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为契机,根据当地气候、光照和早晚温差大等适宜蜂糖李生长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全镇范围内引导推广种植蜂糖李,并通过修建上百口蓄水池、300多公里的产业机耕道,免费发放树苗、肥料,提供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让农户能够安安心心发展产业。
如今的新铺镇,1.5万亩的李子树牢牢扎根在曾经贫瘠的石山上,成为了当地的“生态屏障”和“绿色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着强劲动能。
“我镇目前蜂糖李产业种植规模为1.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3万亩,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以上。”新铺镇党委书记龙柏臣表示,该镇将继续加大对蜂糖李产业的发展力度,在种管培训上下功夫,在提质增效上花心思,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强化品牌建设,推动蜂糖李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新铺镇关岭牛家庭牧场
蜂糖李产业仅仅是新铺镇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关岭牛产业,牛只存栏量近2万头,种植以皇竹草为主的各类饲草超5万亩,种植果冻橙、葡萄柚、西瓜等精品水果上万亩,基本形成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已盘活石山荒山11万余亩,其中发展生态产业面积达9.5万余亩,石漠化程度从以前的47.41%骤降至10%以下。
西瓜种植户喜笑颜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长期以来,新铺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补短板、破难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切实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前村里到镇上的这条主干道,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又没有防护栏,下雨天不仅爱积水,开车还易打滑。现在道路修整好了,驾车到镇上从40多分钟车程缩短到20分钟左右,大家出门赶集、生活生产都变得便利。”该镇江西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卢正鹏说道。
卢正鹏所说的道路修整情况是新铺镇的新龙村至江西坪村道路“白改黑”工程。为了回应群众“出行难”的关切,该镇党委、政府于2024年6月积极向上争取2368万元资金用于实施此路段长达25.95公里的“白改黑”工程,于当年12月完工,彻底解决新龙村、金龙村、江西坪村三个村子的出行难题。
新铺镇新龙村至江西坪村道路“白改黑”工程
在新铺镇金龙村,山上数公里长的生产灌溉沟渠种水流汩汩、清澈见底;山下数百亩稻田长势喜人,一阵清风拂过,层层“稻浪”随之翻滚,而在不久之前,这里的村民却还在为水稻的灌溉用水问题发愁。
“在大山里能有六七百亩好田地,那可是很‘金贵’的。”金龙村村民罗大贤告诉记者,为了种好管好这些水稻田,该村修了一条小水沟,使用多年下来,不但沟渠有损坏,还容易堵塞,导致供水量不足,农户生产灌溉困难,往往上游的农户用了水,下游的农户就无水可用,上下游村民时常为了水源产生矛盾。
在了解群众生产用水困难这一情况后,新铺镇党委、政府利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15万元,在金龙村新建长达6公里的两条产业灌溉沟渠。该项目于今年2月开始动工,截至目前已建好一条长达3.5公里的产业灌溉沟渠,另一条产业灌溉沟渠正在施工中。
“新建的产业灌溉沟渠从纳龙河引水到村里灌溉稻田,不仅水质好,供水量也足,现在村民再也不会为水源闹矛盾了。”罗大贤笑着说。
此外,新铺镇党委、政府还结合该镇卧龙村蜂糖李连片种植区、藏龙村精品花椒基地灌溉系统、道路设施不完善和石漠化严重等因素,了解当地农户的所思所盼,先后实施了卧龙村蜂糖李产业、藏龙村花椒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进一步激活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全力打造宜居乡村
干群共建美好家园
今年以来,新铺镇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乡村,扎实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和谐新农村。
走进该镇卧龙村,通村道路宽敞整洁,农居民房错落有致,庭院之中绿植茵茵,柴草整齐堆放,房前屋后不见杂物,屋里屋外很是敞亮。
新铺镇美丽乡村——卧龙村
“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并且大家都会自觉打扫卫生,把自家屋里收拾得清清爽爽,住着更舒心。”卧龙村村民周信华说道。
自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以来,卧龙村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管和群众享”的党群议事小组基层治理模式与“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结合起来,搭建起党群共商平台,由党员牵头、村民参与,围绕整治规划、责任分工等事项定期议事,并积极创建农村卫生家庭,创新推出“积分制”举措,对于表现出色且积分达标的优秀保洁员和卫生家庭,由村两委为其颁发部分生活物资以示鼓励。
“我们村上个月举行了2025年第二季度宜居乡村积分制优秀保洁员、示范户颁奖典礼,根据宜居乡村积分制评比标准,从环境卫生保持、公共区域维护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表彰了在宜居乡村建设和‘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家庭,共评选出优秀保洁员6人,卫生家庭示范户43户。”卧龙村党支部书记陈永亮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满足该镇大盘江村群众对环境整治和基础配套发展的强烈愿望,新铺镇实施了总投资500余万元的大盘江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含停车场、人行步道、凉亭、绿化带、花池以及村容村貌改造和精品水果种植等,极大完善了当地落秧河景区配套设施,使其成为小有名气的夏日戏水网红打卡点,每年能够吸引6万人次游客前来玩水徒步,为大盘江村农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新铺镇落秧河风光
在全力打造宜居乡村的同时,新铺镇党委、政府还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改厕项目,先后实施海百合村麻洼四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藏龙村厕所粪污收集处理项目,岭丰村新寨组、豆腐岭组污水治理项目,总投资337.86万元,覆盖农户365户1419人;改厕31户,发放资金62000元。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