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普定县马官镇中山村广袤的田野里,上百亩黄瓜迎来丰收,翠绿的藤蔓下挂满了鲜嫩饱满的黄瓜,运输轨道上“小火车”载着沉甸甸的菜筐穿梭其间,“哐哐”声与工人们的欢笑声交织成动人的丰收乐章。
中山村黄瓜种植基地
“我们基地种植黄瓜100余亩,今年长势喜人,一亩能收18000余斤,精品果就有12000多斤,品相很好。”种植户支瑶介绍,该基地从7月中旬进入采收季,预计可以采摘一个月,黄瓜总产量可达150余万斤。现在,一根根顶花带刺的“绿金条”正通过冷链物流奔赴全国各地市场。
采摘黄瓜
在分拣大棚里,刚摘下的黄瓜堆成小山,收购商的打包团队正麻利地将黄瓜装入铺着冰袋的泡沫箱。“今天4万斤精品瓜直供广东,50斤一箱的冷链包装,保证到消费者手上还是新鲜的!”支瑶笑着说,现在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打包,依托线上销售、基地直采和档口批发等渠道,该基地的黄瓜早已锁定广东、四川、福建等省市的固定合作商,今年的产值预计可达70余万元。
黄瓜藤下藏着村民的“致富经”。一大早,65岁的王兴娥已摘满四筐黄瓜,她脚下正是自家流转给基地的5亩田。“土地流转一年得4000元租金,在这儿务工每天能赚150元,比自己种要强得多。”老人满脸喜悦地说。
刚刚采摘的新鲜黄瓜
采收季里,该基地日均吸纳20余名村民务工,脱贫户和留守妇女占比超八成,人均日收入超百元。今年以来,该基地仅务工工资就发放了30余万元,土地流转金更让村民多了份“旱涝保收”的收入。
随后,记者来到另一个种植基地,种植户龙文去年种植了30余亩黄瓜,总产值达到了50余万元,今年他果断扩大种植面积。龙文自信地说:“种黄瓜这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这产量比去年还要高。”龙文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种植方法,使得他家的黄瓜的个头更大、色泽更亮,品质远超普通黄瓜。
打包好的黄瓜
随着中山村黄瓜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种植行列中。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以种植户为核心、基地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有像支瑶、龙文这样的种植大户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还有不少散户也在尝试小规模种植。
如今,黄瓜产业已经成为中山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