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的避暑旅居乡村游十分火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该村长住,尽情享受惬意休闲的消夏“慢时光”。
顶云街道石板井村
穿过镌刻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沿着平整洁净的步道且行且看,远望青山如黛、白云似锦,近观田园村舍,花树盛放,缕缕清风拂过,带来阵阵凉爽,不少游客或在广场上锻炼,或在花海里拍照,或在林荫下乘凉。
“今年的避暑旅居太火爆,所有民宿全部住满,还不断有游客打电话咨询。”张定江是石板井村村民,也是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村负责避暑旅居的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自6月3日第一批客人入住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便接待了上千人次游客,旅居时间长的一次性定三四个月,预计今年能够接待3000人次的避暑旅居游客。
青山环抱下的石板井村秧井组
今年4月,石板井村引进了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村民出房源,公司出资源”的合作方式,在该村秧井组、石板井村组打造了78个民宿,能够同时入住上百名旅居游客,并且利用闲置的老村委打造集食堂、中医民族医体验、KTV娱乐为一体的旅居服务点,推出每天88元包住宿、包三餐的旅居服务。同时,为了增加旅居游客的体验感,该公司还根据游客需求,制定了安顺古城、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王若飞故居、花江大峡谷、木城丽水、九仙洞天等景区的旅游路线,提供交通、饮食和购买门票等特色服务。
“平日里工作压力大,趁着暑假带着老人孩子来到这儿旅居,感受到宜人的自然气候、闲适的乡村生活,也去到花江大峡谷、九仙洞天等景区体验,这种慢节奏的旅游方式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活力。”张续馨是广东深圳一所国际学校的老师,此次来到关岭旅居月余,给她留下了很好的体验和很深的印象。
利用闲置民房改造的民宿
随着石板井村避暑旅居的“出圈”,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报名”,希望把自家闲置的民房改成精品民宿,加入到避暑旅居产业的发展中来。
旅居游客在村里纳凉
该村民宿改造采用“农户+公司+村委”的模式,由当地村民提供水电网和排污系统齐备的闲置民房,由公司出资进行房屋内部改造和家具家电采购,双方签订5年合同,每入住一人屋主每天就有10元的收入,每年10月底房屋交还给屋主,来年4月公司又收回,其间屋主可自行经营也可自行居住,这种合作方式既能有效利用闲置的房屋,增加村民收入,又能避免出现在外务工群众过年回乡后无房可住的情况。
旅居游客在该村食堂用餐
“以好气候、好环境、好服务为基础,以引企合作为契机,通过民房改民宿的方式去发展避暑旅居产业,让‘凉资源’变‘热经济’,让‘闲置房’成‘黄金屋’,是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石板井村党支部书记黄俊表示,接下来,石板井村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避暑旅居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让更多村民参与到避暑旅居产业发展中来,进一步增加民宿房源,提升村容村貌,让游客住得下,留得住,还想来。(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