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不想走 走了还想来 安顺乡村旅居凭什么火?

2025-08-14 11:57:21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随着“21℃城市”IP在全国叫响,凉爽的安顺成为很多游客青睐的避暑旅居目的地。除了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传统景区备受游客喜爱外,到广袤乡野间体验“乡味”也成为了不少游客的另一选择。

 翠河村鱼鳞瀑布

从大景区到小村庄,从“短暂旅游”升级为“长期驻留”,从“打卡拍照”变成“融入生活”,乡村之旅何以打动人心?这背后藏着安顺乡村旅居怎样的独特密码?

让游客“走进来”

夜幕降临,安顺经开区幺铺镇羊场村广场,一场民族风情的篝火晚会热闹开场,各地避暑游客手牵手纵情歌舞。

羊场村篝火晚会 唐琪 摄

“这个地方不仅空气好,气候凉爽,交通还十分便利,从安顺市区开车过来,半小时就到了。”来自南京的游客刘先生感慨。

“以前客人抱怨进村路难走,现在高速转村道一路平坦。路好走了,客源也广了,广东、湖南的游客都提前一个月订房,还有回头客带亲友再来避暑。”民宿老板谢朝飞深有感触。

曾几何时,“隔山隔水难进村”是我市农村的真实写照。狭窄泥泞的村道、颠簸难行的山路,让游客“进不来、留不住”。

近年来,我市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立体交通网,破解“进乡难”瓶颈,让乡村从“偏远末梢”变身“串门易达”的旅居枢纽。

驱车行驶在安顺乡间,一条条硬化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如同脉络般串联起一个个行政村:

安顺经开区X497十里荷廊公路,获评贵州省2023年“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以路为纽带,先后打造了幺铺民国风情街、安湖村三线文化、牛蹄关研学基地、阿歪寨藤甲古村落等,铺就乡村旅游“特色路”;

 经开区X497十里荷廊公路

紫云自治县的S211板桐关——茶叶哨段串起了当地坝区水稻、精品水果园、茶叶园、蔬菜园等产业带,让农产品出村与游客进村同步提速;

西秀区X42F旧州至九龙山公路、安顺经开区阿歪寨至李家苑公路、黄果树旅游区X004黄果树至青莲塘公路等“串珠成链”,织密了景区之间的联系,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交通基础。

 西秀区X42F旧州至九龙山公路

……

交通网络不仅打通物理距离,更激活全域旅游联动。如今,从安顺市区出发:

30分钟可达黄果树瀑布、龙宫两大5A级景区,开启山水奇观之旅;

20分钟车程即到屯堡文化核心区,探访云山屯地戏脸谱、本寨石头建筑;

1小时内串联高荡千年布依古寨、夜郎洞地质奇观等黄金旅游圈。乡村客运班线达200余条,城乡公交线路30余条,更有部分民宿提供接送服务,实现“下车即入住”。

高荡村古建筑群

通过建设乡村道路网络,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不仅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激活乡村旅游的关键引擎:特色景点被有效串联,游客吸引力大增,使乡村地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让游客“住进来”

清晨,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尚未被游客的脚步惊醒,来自长沙的彭守忠和老伴两人挎着渔具包,一边看薄雾从山坳间漫过,一边踏着乡间小路朝河滩边走去。

“连续来安顺旅居,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彭守忠告诉记者,四年前被朋友推介到大坝村避暑后,每年夏季他们一家都把大坝村作为避暑“迁徙地”。

大坝村绿意盎然、清爽宜人

近年来,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大坝村,在村里发展起了果园采摘、牧场挤奶、荷花观赏等旅游产业,深受游客欢迎。村民们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用自家的房屋办起了民宿,逐渐成为不少来安避暑旅居客的首选。

大坝村绿荫掩映下的别墅型农家小院

大坝村党支部委员王江平介绍,现在,全村380间客房都住满了客人,大多来自湖南、四川、重庆等游客,客流量已达700多人。

从东到西,相似的热情遍布乡野。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一个独具布依风情的村寨。踏入村寨,桂家河如一条碧绿绸带穿寨而过,清澈的河水中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沿河岸而行,百年石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如同一个“石头王国”。

近年来,该村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建设蜡染一条街、布依民族风情街,传承“布依八大碗”美食,“六月六”风情节、石头建筑等渐成该村的文旅“名片”。

“比起城里的闷热,这里的清凉让人心旷神怡,有山、有水、有特色文化。”来自四川宜宾的唐先生一家在石头寨村寻到了夏日清凉。

 石头寨村清凉山水

在村里的伍琴布依蜡染工作室,唐先生正带着女儿体验非遗蜡染技艺。

“制作完成后,孩子能带走的不仅是自己的作品,更是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唐先生说道。

石头寨村小朋友正在体验蜡染

从“旅游”到“旅居”,一字之差,却折射出当前安顺旅游业态的深层转变,更彰显着这一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蝶变升级。近年来,安顺以乡村旅居为重点,梳理总结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可持续的典型示范,并授予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安顺经开区幺铺镇潘苑村、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等一批村寨为“十佳康养旅居示范村”,引导更多乡村因地制宜发展旅居,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

让游客“留下来”

优质旅居不仅是“住得舒适”,更在于“玩得热闹”。

在镇宁自治县环翠街道龙滩村,青山碧水间兴起的民宿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我们不只是卖张床,而是提供一种生活。”在龙滩村的民宿里,一种“管家式服务”理念正被实践:定制旅游路线、免费开放厨房厨具、提供接送便利、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阿宝塘碧波荡漾、青山环绕。在普定县讲义寨阿妹山庄,老板赵俊正分享着本地金刺梨酒、柴火鸡做法,客人们自发组织茶话会。

 阿妹山庄游客在纳凉闲聊

“住在这里,不光包含餐饮,我们还会送客人去黄果树、龙宫、高荡等景区,晚上再组织一场篝火晚会,大家一起跳广场舞,热闹得很!”赵俊笑着说。

这般热忱,让福建游客郑先生一家住了一个半月仍舍不得走,“老板热情,菜新鲜,晚上睡觉盖薄被,这种体验别处找不到!”

为提升旅居体验,我市各地持续优化旅游服务:石头寨村新增600个停车位;桃子村60多家民宿为游客备好棋牌室和自助厨房;浪塘村组织民宿从业者赴镇上学习餐饮技艺与消防安全知识……我市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清凉可感、服务可触”的旅居优选地。

翠河村农家乐

我市通过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联谊活动,让游客从“异乡客”变成“自家人”,感受扎根乡土的温暖。

7月19日和8月8日,在西秀区旧州镇碧波广场和七眼桥镇田园都市新村分别开展了“Hi西秀·四季游”系列活动——避暑旅居游客联谊活动,精彩呈现了当地屯堡特色歌舞表演,邀游客共品“屯堡长桌宴”,同享篝火晚会……

如今,随着业态持续升级、服务日臻完善,避暑季的安顺乡村,让人青睐的不再只是让游客感受到舒适宜人的气候,而是让人们能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    媛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