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安顺文化新风采】《亚鲁王》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岑天伦 :让千年史诗在口口相传中传承

2025-08-19 23:31:33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在远古岁月,是远古时候,哈珈生哈泽,哈泽生哈翟,哈翟生迦甾……”初秋时节,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大地坝村白岩组亚鲁王文化传习基地内,岑天伦正带领弟子们开展传承培训活动。

传承培训活动

  院落中,“口传心记”的传承方式代代延续:弟子们紧随岑天伦的节奏,用苗语逐句唱诵,从语意到腔调、从句式到韵律,力求将这部苗族英雄史诗原原本本地镌刻在心中。
  口口相传上千年的《亚鲁王》是我国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也被称为古代苗族百科全书。它以史诗形式生动讲述了西部苗人创世、迁徙与征战的壮阔历程,主角亚鲁王更是苗族同胞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2011年,《亚鲁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这部史诗无文字记载,全凭苗语口口相传,最初主要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如今在婚丧嫁娶、乔迁过节等民俗场合亦有选择性呈现,而唱诵《亚鲁王》的歌师被尊称为“东郎”。
  “在过去,村里人都向往东郎这一神圣的职业,在他们心中,学唱史诗就像学讲话一样重要。”岑天伦与《亚鲁王》的缘分始于11岁,那时家中祖辈已有三代传唱这部史诗,在祖辈的耳濡目染下,他开始接触史诗唱诵,1980年初中毕业后,便正式跟随父辈走村串寨,成为家中第四代传承人。
  此后数十年,岑天伦始终坚守传承之路:农忙时上山劳作,农闲时便潜心钻研史诗,在祖辈口传心授的基础上,逐章逐节背诵积累,最终成为紫云及宗地一带家喻户晓的“东郎”,他家也成为当地重要的《亚鲁王》传习基地。2012年,岑天伦被认定为《亚鲁王》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岑天伦与徒弟

  为让这部史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岑天伦积极拓展传承路径:广收门徒,定期召集弟子到传习基地开展集中培训;针对在外务工的弟子,创新采用手机视频教学,通过线上口传心授,校准唱诵腔调,助力弟子熟练完整地掌握史诗内容。目前,他培养的数十名弟子中,已有18人达到熟练唱诵水平。
  “《亚鲁王》内容浩繁,完整唱诵需连续45个小时。因无文字记载,传承难度极大。”岑天伦深知责任重大,为让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永续传承,他与同仁们将史诗整理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供弟子们学习参考,助力他们精准把握史诗精髓,通过“东郎”群体的广泛唱诵,这部口耳相传的史诗正被更多人熟知与珍视。
  “文化遗产是镌刻乡音、承载乡情、寄托乡愁的精神纽带。《亚鲁王》记录着苗族同胞不甘落后、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传承保护好它,是我们这代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岑天伦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传承培训工作,让这部千年史诗在口口相传中跨越时空,诵传千秋。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张家晨 二审:康馨月 三审:徐 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