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认真做好开门教育,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列入问题清单抓好整改落实,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走进安平街道新城社区黎阳六区,崭新的沥青路面延伸至单元门口,规划整齐的停车位清晰可见,雨污分流管网已完善,加上新增绿化带的装点,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整洁宜居。
黎阳六区小区俯瞰
“经过整体改造以后,小区环境升级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也跟着‘升级’了。”每每提到“老小区”改了“新面貌”,当地居民智杰逢人就会笑着夸上几句。
今年5月,平坝区在学习教育中,注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重点,聚焦居民核心需求,紧抓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辖区黎阳六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了雨污分流、道路铺设沥青、增设停车位和绿化等,切实惠及居民246户。
地面沥青硬化,标识清晰可见。
“我们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精准识别问题,结合实际进行适地化改造,从5月开工以来,保证品质,优化施工,三个月内完成了所有施工项目,有效解决了路面破损、污水冒溢、屋面漏水等问题,切实改善了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平坝区住建局市政所所长舒伟说。
近日,在镇宁自治县革利乡革利村的党员活动室里,一场以“农家书屋启智慧·经典阅读伴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暑期趣味活动热闹举行,吸引了当地40余名青少年积极参与。
“聚焦村民子女暑期‘看护难’这一痛点,我们积极谋划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课程和相互陪伴中找到了乐趣,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省心和开心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反馈的高频词。”革利村村委委员张政说。
在关岭自治县“零工市场”,62岁的本地居民周忠做了零工信息登记后,当天便接到了企业的用工电话。从曾经的马路边“蹲活儿”,到如今的手机里“接活儿”,“零工市场”不仅让他告别了风吹日晒,更为其搭建了精准、灵活的就业平台。
关岭自治县“零工市场”
在学习教育中,关岭自治县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推动就业服务从“单一对接”升级为“全链条护航”,通过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益性务工对接平台,联合人保公司推出灵活参保、保费低廉的专项商业保险,配套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推动灵活就业从“马路蹲守”到“市场择业”的转变,破解就业供需“两头难”问题,累计发布岗位信息10641条,登记零工求职需求6644人次,促成灵活就业5245人次。
用心倾听“民声”,用情体察“民情”,用力解决“民忧”,以学习教育成效来提升服务民生质效,不断写好民生大文章,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新作风、新气象、新变化,已然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紫云自治县将“医保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通过“网上办”“电话办”等方式引导群众在异地就医时及时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并依托医保系统大数据平台,精准筛查2025年以来特殊人群,追溯核查近6个月医疗费用记录,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群众申请追溯医疗救助。截至目前,该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现场报销34827人次,累计为1271人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兑现医疗救助资金114.59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垫支负担,大幅降低了低收入群体医疗支出压力,让医疗救助政策更有温度、更显力度。
黄果树旅游区持续深化“黔旅先锋”党建品牌,以民生为重、发展为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找问题,通过“四下基层”“四联四帮”,和群众交心谈心,访民情、出实招、解难题。自4月初以来,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19条,高效完成辖区新城南北区的路面翻修硬化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
学习成果有深度,真抓实干有力度,民生服务有温度,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关民生的大事小情,汇聚成“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生动答卷,让“关键小事”成为撬动改善民生的有力支点,真正托举起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