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过山野,清甜果香漫溢。8月22日,在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德昭村的水果刺梨种植园里,金黄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数十名村民娴熟地穿梭林间采摘,脸上漾着丰收的笑容。
“摘刺梨既能活动筋骨,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太好了!”德昭村村民韦冬妹一边麻利地摘果,一边笑着说,“今年刺梨长势格外好,大个果占比高,一天能摘400斤,按每斤0.4元算,一天就能挣160元。”
来自宗地镇猛坑村的韦凤,也是采摘队伍里的一员。“听说德昭村缺采摘工人,我就约着邻居一起来了。”她展示着装满果实的袋子,“从早上8点到11点半,两个半小时摘了200斤,能拿80元报酬。”
2021年,德昭村村级合作社统筹,种下500亩刺梨。经过3年精心管护,果树终于挂果见效。“去年刺梨采摘后,卖了2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姚福赢说,今年村里下足功夫,对刺梨园开展精细化管护,除草做了三四次,还施了两次肥,如今刺梨树蹿高了一大截,挂果又多又大,丰收景象喜人。
姚福赢介绍,村里种的“水果刺梨”,是由野生刺梨改良而来的优质品种,不仅果实个大、果汁饱满,还兼具含糖量高、果味纯正的优势,一直深受刺梨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摘的刺梨,全部卖给贵州苗家圆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来加工刺梨汁、刺梨饮料这些产品。”姚福赢算了一笔丰收账,今年按每株摘20斤、每亩80株算,亩产可达1600斤,亩产值能有2880元。
“德昭村的刺梨,品质确实好。”苗家圆圆公司总经理龙洪波说,该村的种植园海拔在1100米以上,这样的海拔种出的刺梨,果汁更足、维生素C含量更高。公司收购德昭村的刺梨,每斤价格比其他地方高。
丰收的喜悦,更坚定了德昭村扩大种植的决心。“今年我们培育了4万株刺梨苗,打算今冬利用荒山坡成片栽种,以每亩80株计算可栽种500亩,还会给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送些苗,让他们种在自家院子里——既发展了庭院经济,又美化了农家院落。”姚福赢说。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