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咔嚓……”一块重达上百斤的大冰块被推进碎冰机里,转瞬间就变成冰屑!8月25日,记者来到普定县创领制冰厂,看到这里的制冰设备正在全速运转。
普定县创领制冰厂制出的冰块
走进制冰车间,正好赶上一排制冰设备出冰,只见这台设备由数十个一米多高的制冰盒组成,在吊钩的牵拉下,来到出冰池上方。随即吊钩将制冰盒沉到水池中左右摇晃“洗冰”,一个个洁白的冰块就浮了起来。
“现在已经24小时连轴转了,一批冰块得冻十来个小时,才能保证冰块冻得瓷实,冷量够,不易融化!”制冰厂负责人万建平告诉记者,连日来,安顺各类蔬菜进入盛产期,他的制冰厂已开足马力生产,初步统计日制冰量约12吨,为蔬菜产业保驾护航。
作为韭黄种植大户的万建平,因其种植的韭黄销往全国各地,而韭黄运输过程中对冰块的需求量大,于是2024年,他决定开办制冰厂,“从最开始的解决内需,到现在扩大制冰规模,我们通过优化制冰效率、提升冰品质量,助力解决蔬菜‘保鲜难’问题。”万建平说。
同样看到冰块商机的还有普定县马官镇的蔬菜种植户黄小伟。他在销售蔬菜时捕捉到冰块的市场需求,于是拿下了贵州一家制冰企业在安顺的总代理,专门销售冰瓶。
“每天得装3斤重的冰瓶将近2万个,直接供不应求!”操作区,五六个工人将一个个冰瓶完成注水、打包工作后被放入制冰池。旁边,一位经营佛手瓜尖的商户正在分装。只见他先将佛手瓜尖放在筐里,一筐18斤,随后铺上一层吸水布,再在布上加上冰瓶,“佛手瓜尖在这里分装,加冰,送到城里哪儿都不怕蔫巴了!”
工人在给冰瓶注水
黄小伟介绍,像佛手瓜尖、香葱以及一些水果等对高温特别敏感,如果保鲜不当损耗会非常高,每年进入6月份,他们都会制售大量冰瓶,高峰期时每天就能销售二三万个。
冰块供不应求的背后,是安顺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安顺凭借气候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区之一。这里出产的茄子、黄瓜、佛手瓜尖、香葱等蔬菜,不仅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更因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减少了病虫害,保障了农产品的绿色安全。
冰瓶保鲜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和保鲜技术的不断完善,安顺蔬菜逐渐打破地域限制,成功打入全国市场。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与稳健的供应体系,让安顺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消费需求,更成为外销的重要农产品,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佛手瓜尖销售商袁先生介绍,目前他们每天至少需要2000个冰瓶,需求量极大。他告诉记者,“虽然冷链运输为蔬菜保鲜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冰瓶依然不可或缺。冷链车能控制整体运输环境温度,但是在装卸、分拣甚至短暂停留时,温度波动难以避免。而冰瓶能直接贴近蔬菜,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延缓水分流失和新鲜度下降。”
此外,冰瓶使用灵活且成本较低,农户和商贩可根据不同运输距离和保存时间,灵活调整冰瓶数量,实现精准保鲜。
“没有制冰企业之前,每到夏天,蔬菜从基地运到市场,损耗率能达到10%左右,现在用了制冰品,损耗率降到了3%以下,菜价也更稳定了。”马官镇中山村黄瓜种植基地负责人支瑶表示,制冰企业的及时供应,不仅减少了农户损失,也让市民能买到更新鲜、更实惠的蔬菜。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