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相牵 携手育桃李 ——广州市南沙区“组团式”帮扶紫云民中小记

2025-09-01 17:21:01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2022年7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启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吹进了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紫云民中)。广州市南沙区组织的教育教学精英跨越千山万水,以“真帮实扶”的担当,通过输送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机制体制创新、整合粤黔优秀资源,与紫云民中全体教师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了一段教育帮扶的佳话。

近年来,紫云民中实现了从管理到教学、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蜕变,师资队伍活力迸发,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这场跨越山海的深情合作,共同发力,不仅让学校的教学工作稳步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更激活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从“粗放”到“精细”,重塑制度激发工作效能

帮扶团队进驻后,便直面学校管理的难点痛点进行调研。“当时科室多达18个,各种职责交叉、工作效率不高是常态。”紫云民中原党委书记冷华玉说,帮扶团队便立足学校实际,提出了“抓管理、带队伍、拼干劲、提质量、促发展”的帮扶理念,创新推行“五个中心+级部”管理模式,整合内设机构,将学校科室由18个精简到13个,通过面向全校教师竞岗选拔中层干部,同时优化了校级干部和行政班子结构,强化干部培训,找出管理服务新路子。

紫云民中

制度改革是提升效能的关键。帮扶团队还积极帮助学校修订课堂教学考核、教师积分制管理等26项制度,用明确的导向激发教职工教育教学热情。“以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积分制让每一位老师的付出都有回报,大家的劲头更加足了。”该校英语教师魏敏说。

在此基础上,帮扶团队拟定“1234567”工作思路,为帮扶工作画出清晰的“路线图”,具体就是锚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1个目标,抓实行政与教育教学2项管理,打造课程、课堂、教研3个阵地,紧扣课程建设、高三年级工作等4个重点,建好行政管理、德育团队等5支队伍,紧盯制度建设、师德师风等6项抓手,围绕文化、安全等7个关注,注重管理、阵地、队伍等关键环节,全面激活学校发展内生动力。

校园一角

管理效能的提升立竿见影。在安顺市教学视导中,学校课堂优良率从2022年的54%跃升至2024年的100%。正如来自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中学,现任紫云民中校长的刘将所言:“好的管理不是‘管’出来的,是‘激’出来的,我们要让每个岗位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从“输血”到“造血”,筑牢师资队伍建设根基

“第一次去广州培训学习,看到他们教学方式,才明白课堂可以这么生动。”魏敏清晰地记得每次赴广州培训的收获,她不仅通过培训精进了管理能力,也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来自广州南沙区的帮扶老师在授课

为了破解教师能力提升瓶颈,帮扶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双向赋能模式:全覆盖选派紫云民中教职工赴广州、北京等地进行专项培训、跟岗锻炼;多次邀请广州市属学科带头人到校开展专题培训,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效率,近年共组织各级各类师生学习交流达6000余人次。

“传帮带”机制让成长更精准。帮扶团队还发挥“组团式”帮扶1:3“师带徒”作用,34对帮扶对子通过“线上+线下”研讨,促进教学理念与能力双提升。此外,实施“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通过专家驻校指导、跨省研修及常态化教研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使教师队伍焕发新的活力。

来自广州南沙区的帮扶老师在备课

紫云民中教科处主任周海告诉记者,高二地理教师李春花正是这项工作的受益者,在广州名师指导下,她得到了清晰的思路指引,不仅成功完成课题申报,还辅导学生斩获奥林匹克地理竞赛全国银奖,实现属地奥赛零的突破。这是教学科研与学生培养实现“双赢”的结果。

队伍活力与能力的迸发还体现在以下数据上:目前,全校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39人,较2022年增加18人;市级教坛新秀37人,比2022年增加15人;近三年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人。去年共有13个“三名工作室”主持人获得授牌。“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的实施,让“造血”机制持续运转,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从“资助”到“共享”,结出协同发展丰硕成果

走进紫云民中,50台崭新的“班班通”教学设备让师生课堂互动更加高效,“梅花书院”校园文化复原工程重现百年老校万千风华,心理辅导中心,学生们在每个沙盘前心情开朗、轻松自如的学习交流……这些变化都源于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投入使用。2025年3月,广州市南沙区捐赠的教育教学物资,更让紫云民中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优秀学生代表赴广州交流研学

紫云民中副校长廖小兵介绍,近年来,帮扶团队积极协调到帮扶资金555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资助贫困学生等。东西部协作项目“三生教育”“家庭心理支持空间”“梅花书院”“班班通”更替及音乐排练室设施更新等项目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2025年3月,南沙区捐赠的发电机、课桌椅及学生宿舍用品等一批物资,价值20余万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优秀学生代表赴广州交流研学

帮扶资源赋能还体现在软实力提升上。南沙区帮扶团队还积极推行“课堂教学革命百日行动”,深入推进新课改,打造“致远好课堂”;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围绕“议题式情境教学”,锚定红色校本课程、致远大讲坛与德育影视“三大课堂”打造“移动思政课”,构建“大思政”“大德育”体系。同时紧扣“民族民间文化”“红军长征过紫云”红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项目,以“两活动一汇演”为抓手,推动五育融合,实现学生素养立体提升。“学生不仅成绩提升了,更懂得感恩、担当和作为。”廖小兵感慨道。

近三年,通过“青蓝接力”与“三名领航”计划,吸引北师大等高校优秀毕业生14人;组织送教送培活动覆盖5所县域中学,开展示范课及管理经验分享20余场次,推进跨域协同发展。学校先后获评“第一批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安顺市教学整体成绩提升突出学校”“安顺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教育质量的变化就是最有力地证明:近两年高考分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率也全面提高。

 紫云民中荣誉墙

从珠江之畔到麻山腹地,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协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流动,更是先进理念的传递和实干精神的合作。刘将表示,帮扶团队将持续通过健全机制赋能、资源整合发力、政策优势支撑,凝聚起更大的工作合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撑。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胡典 姚福进 陈思雯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梁惠焜 二审:康馨月 三审:徐 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