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蔡官镇:千亩菊香飘田野 产业富民谱新篇

2025-09-02 22:57:10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秋日的西秀区蔡官镇,千亩菊田如金色海洋,微风拂过,花香四溢。花田里,农户们正在忙着采摘,指尖翻飞间,一朵朵饱满的菊花被收入篮中。

 连片种植的菊花

“基地种植了500余亩菊花,去年采收干花160余吨,总产值达到了1200余万元,每年带动就业人数达8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80余万元。”在蔡官镇王家庄村安顺市郎菊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厂里,负责人倪召华正在搬运刚刚采摘回来的菊花。

 村民采摘菊花

1999年倪召华在新疆从事茶叶生意,他无意间发现菊花茶的销售量较其他产品颇高,“要是能从源头做起,利润会不会更高。”于是2012年他果断“抉择归乡”,投身菊花产业。

倪召华正在投放菊花进行加工

回到家乡的倪召华并没有急于种植,而是深入考察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到浙江嘉兴去学习菊花的种植经验和加工技术,并跟浙江客商达成了长期的销售协议,这份协议,给倪召华吃了颗“定心丸”,也为蔡官镇菊花产业的“起步”铺好了路。

“2015年我在发砟村试种了30亩,没想到效果很好,果断决定扩大种植。”倪召华回忆道,当时他只有一个小作坊,烘干30亩地的菊花是没问题,然而要扩大面积,烘干线就得升级,可是资金从哪儿来?

艰难时刻,产业扶持政策给他带了生机。2016年,蔡官镇政府正积极响应上级“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号召,主动找上门来。

“当时镇里的干部了解到我的困境,说可以帮我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解决加工厂和种苗的问题。”倪召华至今记得,当得知能获得4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时,他激动得一夜没睡。很快,发砟村的一个小型烘干房拔地而起,崭新的种苗也运到了田间,在政府的扶持下,倪召华的菊花种植面积顺利从30亩扩大到500亩,“看着连片的菊田,我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让乡亲们也能跟着赚钱。”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倪召华的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随着菊花产业的名声越来越响,周边农户纷纷找上门,想跟着他种菊花。“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教技术,还帮着加工和销售。”倪召华毫无保留,从选地到种植,再到采收加工,手把手指导农户。2018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发砟、王家庄等菊花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0余亩,近百户农户加入了种植队伍。

产业要发展,配套得跟上。“2019年,为解决大规模种植后的加工难题,蔡官镇为倪召华的合作社争取到61.8万元衔接资金,在王家庄村建起了标准化加工厂。”蔡官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海介绍,为了更好地促进蔡官镇菊花产业的发展,2020年该镇又申请了5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王家庄村加工厂生产设备升级,实现了从烘干、筛选到包装的全流程化生产。“以前加工100斤菊花需要10个人忙一天,现在机器一开,3个人就够了,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品质也更稳定了。”倪召华指着车间里的设备,满脸自豪。

菊花加工厂

菊花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倪召华实现了致富梦,更让当地脱贫户尝到了甜头。近3年来,王家庄村134户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累计获得分红50余万元。脱贫户罗海军就是其中之一,“以前靠种玉米,一年也就赚几千块,现在跟着倪老板种了20亩菊花,去年产值就有1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说起现在的生活,罗海军脸上满是笑容。

采摘的新鲜菊花

如今,蔡官镇的菊花产业已形成“种植+粗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品不仅销往浙江、广东等省份,还通过电商平台走进了千家万户。“每到菊花采收季,田间地头、加工厂里都是忙碌的身影,空气中除了菊香,更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和致富的希望。”蔡官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毛正飞介绍,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引导企业和农户优化菊花产业布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菊花品牌,提高蔡官镇菊花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菊花产业成为蔡官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带动更多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    艳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梁惠焜 二审:康馨月 三审:徐 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