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紫云自治县坝羊镇红院坝区高标准农田,稻田垄沟间水流潺潺,稻穗下禾花鲤鱼追逐嬉戏。
红院坝区养有禾花鲤鱼的稻田
“瞧,这几条禾花鲤鱼每条超过1斤重。”坝羊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飞指着稻穗下的鱼儿介绍道。今年6月,市畜牧水产稻渔综合种养团队在这片稻田投放了6702斤禾花鲤鱼苗,不到3个月的时间,鲤鱼已十分肥美。
李飞介绍,在投放期间,市水产站、渔政站及紫云自治县水产站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详细讲解稻鱼共生系统的管理要点、投饵技术及病害防治知识,科学控制放养密度,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水稻与鱼类和谐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稻田养鱼不仅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还让鱼儿吃掉害虫、杂草和掉落的稻花,其粪便又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形成良性循环。”李飞说。今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与推广,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补贴、技术指导等措施,帮助农户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产效益。红院坝区选定100亩稻田作为示范田,预计综合亩产值可超过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发展。此外,坝羊镇还在红院坝区分散投放了近万斤鱼苗,进一步扩大稻鱼共生模式的覆盖面。
同时,坝羊镇还依托红院坝区1385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稻鱼共生+稻菜轮作”模式,既稳住了“粮袋子”,丰富了“菜篮子”,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稻谷还未收割,就有在宁夏种植蔬菜的紫云人来察看地里的情况了。”李飞说。每年冬春季节,在宁夏种植蔬菜的紫云人便带着技术、资金和市场回乡发展蔬菜产业,将良田流转种植6个月蔬菜。次年4月,他们将田归还,群众再种植水稻,实现土地四季不闲。
李飞测算了一下,推行“稻鱼共生+稻菜轮作”模式后,1亩田可收获水稻1200斤,产值2060元;禾花鲤鱼500斤,产值5000元;蔬菜(以菜心为例)3批次,产值4500元,合计年亩产值可达1万余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据介绍,近年来,红院坝区不断完善机耕道、灌溉沟渠、河道排水等基础设施,为“稻鱼共生+稻菜轮作”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红院坝区的“稻鱼共生+稻菜轮作”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双赢”,还通过生态循环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绿色增收路。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