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山水能生金”系列报道之六丨一片茶叶 绿山富民——普定化处镇种植1.2万余亩茶叶

2025-09-13 15:19:01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海拔1300米,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这是朵贝茶的发源地——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

化处镇茶园

  朵贝茶是贵州历史名茶,明洪武年间,朵贝茶就已声名远扬,成为皇室贡品。1960年,周恩来总理到访普定,品尝后赞其“芳香浓郁,色清味甘”,让朵贝贡茶的声名传播得更远。
  在朵贝村,村民祖祖辈辈种茶、制茶,延续至今。
  虽有好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朵贝茶没能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叶子”,很大原因在于朵贝村离城区远、交通不便,村民们的土地都是零散的小块。“那些古茶树年代是久,但不成规模,也卖不上价,顶多自己家喝点。”
  转机出现在2009年。那年,化处镇为了发展茶产业,专门组织了朵贝村、张家村、熊家林村多位村民、包村干部等,一起到遵义市湄潭县、凤冈县“取经”。
  “一到湄潭,就看到漫山遍野的茶园,当地村民也靠着种茶盖了新房、开了小车,我心里一下子就热起来了!”种植户王明兰至今记得当时的激动,“我家本来就有种茶的老底子,再学了先进的技术,我们也一定能种出好茶!”

化处镇茶园

  从湄潭回来后,王明兰决定把家里十几亩地改种茶树。
  “一开始是自己去挖老茶树移栽,后来村里给免费发茶苗,我就一步步扩大种植面积。”她口中的“免费茶苗”,是化处镇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调动农户积极性,化处镇合理利用各项资金,鼓励农户种植茶,全力扶持茶产业。
  随着茶产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2020年4月,普定县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2020-2022 年)》,化处镇抢抓机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制定《化处镇产业结构调整整体规划》,将茶产业确立为全镇主导产业之一。
  在村民们种茶热情高涨的同时,化处镇还通过招商引资,为茶产业发展引来“强援”。 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国应武,就是最早发展茶产业的企业家之一。国应武是朵贝村本地人,过去在六盘水地质队工作,由于对家乡的古茶树有着深厚情结,2009年,在镇政府的招商引资下,他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茶产业。
  国应武刚回乡时,就租下了500亩地种茶,之后不断扩大规模,如今茶园面积已达1000亩,今年茶产业产值更是达到了6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全镇共有12家茶企业,还带动了像王明兰这样的种茶散户增收致富。

村民在采茶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像王明兰这样的种植户鼓了腰包,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每年春季采茶季最忙,需要大量人工,不仅本村、外村的村民来干活,连外市六枝的村民都会过来采茶。”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代琼说,公司每年能提供2万余人次的就业机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截至目前,全镇茶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2万余亩,每年可带动就业8万余人次。

正在进行萎凋的秋茶

  “现在不仅村民们增收致富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朵贝村党支部书记罗丽感慨道,以前每到玉米采收季,总会有人烧秸秆,空气里满是烟味,现在地里种满了茶树,四季常青,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1%。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可现在种上了茶树,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绿叶变成了金叶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 詹艳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张家晨 二审:徐 昕 三审:康馨月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