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田间“空中能手” “飞”出高效农业路

2025-09-15 18:27:21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法规是无人机飞行的‘红线’,所有操作必须建立在合规基础上。”“树木、建筑物、桥梁等会阻碍飞行路线,要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9月12日上午,市农业科学院培训教室内氛围浓厚,一场农用无人机操作手专业培训在此开展,40名无人机操作手身着统一服饰,全神贯注投入学习,在培训教员的细致指导下,系统夯实理论基础、打磨实操技能。

 无人机理论培训课堂

据了解,此次培训为2025年度安顺市农用无人机操作手培训,由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办,市农业科学院承办。共计培训120人无人机操作手,分3期开展培训,每期培训40人,培训5天,共培训15天。参与培训的无人机操作手,来自各县(区)村企、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中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经营者等群体。

 学员实操实训

培训分为综合素养培育、专业技能培育,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和实操实训两个部分,培训教员就农业无人机理论知识、农业无人机安全操作规范、模拟器实操训练、用药规范、安全规范、模拟器实操训练、实操训练等内容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结束后,所有操作手进行考试并颁发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证。

“对于这次无人机操作手的培训,我们开设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程,重点讲解无人机植保操作、吊运等问题,先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再通过实地操作进行巩固。”培训教员谭凯文特别介绍,遵守法律法规,是无人机安全飞行的重要保障,在实操实训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无人机与周围保持安全距离。

学员实操实训

农用无人机操作手培训,能让“科技种地”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即使是零基础的种植户,也能通过培训掌握无人机喷药、播种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效率大大提升,还能减少农药浪费、降低人力成本,直接推动农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从上午的理论课堂到下午的实操实训基地,40名学员被分成4组,每组成员在培训教员的指导下,细心完成无人机起飞的各项操作。

“通过摇杆控制起飞,拉至一定高度,前进、左右平移、旋转机头,操作需慢推慢拉,注意惯性影响。”“L3键用于确认点位、观察是否在目标点;L1键用于添加航点、保存参数;作业中需摆正镜头,确保与喷洒路径垂直。”培训教员一对一耐心指导学员,并现场解答操作知识。

培训老师向学员解答无人机飞行操作问题

“我家有3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因为没有无人机操作证加上也不会操作无人机,每次打药的时候都需要提前和无人机公司预约合作,比较麻烦。”来自镇宁的种植大户罗晓娜介绍,“这几天的培训学习对我的帮助非常大,领到了无人植保操作证书后,打算购买无人机,完成自家农田农药喷洒的同时,还能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农时不耽误’,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快速完成植保作业。”

据初步统计,我市2025年植保无人机开展农作物植保、油菜播种、施肥作业面积共计38万亩。全市提供无人机植保、施肥、播种、转运等作业服务的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共有50余个。

无人机遥控面板

“目前,我市无人植保飞机拥有量300余台,持证操作人员不足200人。培训农用无人机专业操作手,可有效填补人才缺口。”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推广科科长谢文超说,通过系统性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农用无人机操作手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农业向智能化、机械化转型,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农用无人机操作手队伍,全面提升全市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伟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梁惠焜 二审:吴 丹 三审:陈 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