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秀区岩腊乡把培育和壮大养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抢抓惠农政策出台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鼓起增收“钱袋”。
红达种养殖基地能繁母猪养殖场
日前,记者走进岩腊乡马陇村红达种养殖基地,基地养殖户江红云穿梭在圈舍里,忙着指导工人给猪投食、检查猪的生长状况,幸福的笑容溢满脸上。
江红云原来在外地做工程,2008年因回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而返乡创业并走上了养殖路。“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养猪养牛的习惯,所以就选择养殖能繁母猪,为其他养殖户供应猪苗。坚持科学喂养后苗猪品质越来越好,市场就打开了,也有了不错的收入。”江红云说。
一头头能繁母猪正在进食
随着销量的增加,江红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升级能繁母猪品种。“现在,基地存栏母猪200多头,有元种母猪,也有二元和三元母猪,猪仔随时在繁育,也随时在销售,目前还有猪仔大约300头。”江红云介绍,基地年出栏上千头猪仔,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参与生猪养殖,一起养猪致富,还吸纳两人稳定就业。
岩腊乡皇竹草种满山头
在该乡松林村陡箐组,肉牛养殖家庭农场里,吴仕国和妻子正在给一群黄牛投喂混合饲草。
“前不久卖了几头上千斤重的公牛,现在还有17头,有几头是刚满月的小牛犊。”吴仕国说,几年前他家养过竹鼠,2022年在养牛政策的支持下转而养殖肉牛。为了把牛养好,他对圈舍进行了改造,每年还种植皇竹草、黑麦草、甜高粱等饲草30多亩。吴仕国家是脱贫户,改圈前后得了9万多元补助,每年还有最高2万元的养殖和种植产业奖补。
肉牛养殖户吴仕国在清理饲草槽
凭着肉牛养殖,以及参与生猪养殖、粮食种植、货物运输,吴仕国家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吴仕国说。
如今,岩腊乡养殖产业不仅让养殖户的钱包变鼓,更成为当地群众打开致富大门、迈向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岩腊乡农服中心负责人向养殖户宣讲政策
“在西秀区养殖到户产业奖补政策支持下,全乡生猪、肉牛养殖的脱贫户、监测户越来越多。仅肉牛养殖方面,今年以来,已支持13户实施了圈舍改造,养殖直补项目已累计申报三个批次529户419.63万元。”该乡农服中心负责人邓宁波说。
目前,岩腊乡存栏肉牛4600头,建有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3个、10头以上牛舍33个,养殖户达1150多户,配套种植牧草1800多亩。岩腊乡牛马交易市场黄牛年出栏交易量在5000头以上,直接经济效益达2500万元。全乡还存栏生猪约3万头、散养鸡1万多羽。
养殖农户在给黄牛投喂饲草
“岩腊乡将持续深化政策引导,积极挖掘、发挥特色养殖业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养殖大户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养殖产业规模,推动养殖业与种植业深度融合发展,让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技能、村村能致富’的美好‘钱’景。”岩腊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马军说。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