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马场镇:科学养兔 群众致富

2025-09-23 22:31:10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9月的普定县马场镇店子村,秋阳正好。在位于店子村的马场镇级公司下属养兔场内,10个千余平方米的养兔棚鳞次栉比地排布在山间,棚内的智能环控系统正匀速运转——温控设备将温度精准稳定在18-22℃,湿控装置让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通风系统则实时置换新鲜空气,一只只毛色光亮的肉兔在舒适的笼舍里蹦跳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马场镇聚焦产业发展,科学养殖肉兔,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为马场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天就要发一批7000多只的肉兔到成都,这已经是本月的第三批了。”公司负责人邓学林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养殖场存栏种兔7000余只、商品兔4万8千余只,肉兔售卖价稳定在8.3-8.5元/斤。据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肉兔均价在7元/斤,平均每月出栏3万只。去年,全年出栏的肉兔总量达36万余只,成为驱动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此高频次、规模化的出栏节奏,是因为采用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与科学的管理模式。
  “我们这些大棚都配备了先进的环控系统。”邓学林解释道,环控系统能够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自动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确保兔子始终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
  正是在这套现代化体系的支撑下,养殖场得以实施严格的批次化管理。“我们将养殖空间分为5个大棚,每8天为一个批次进行集中配种和出栏,每个大棚间隔42天循环一次。这样就如同工厂的流水线,确保了每批出栏数量稳定在7000只左右,质量也非常均衡。”

  然而,达到今天这般高效、规范的生产水平并非一蹴而就。邓学林回忆,在2021年之前,养殖场采取的还是自然交配模式,管理难度大。“转变的关键在于拥抱新技术。从2021年起,我们引入了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使得配种工作变得高度规范化和可计划性,实现了真正的整批管理。“现在,一个工人借助自动化设备,可以轻松管理过去两倍的工作量,整个养殖过程变得可控、可预测。”
  今年63岁的林选美是店子村人,也是养殖场最早的一批员工。“从2018年建场我就在这儿干活了,过去养兔子,人得时刻操心,现在我只需要定时巡查、操作人工授精和做些必要的管理,工作环境好了,也轻松规律多了!”她和丈夫两人都在养殖场务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上个月我一个人就拿到了一万六千块的工资。”林选美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产业发展持续带动周边就业,目前,该养殖场已吸纳周边9名村民实现长期固定务工,人均月工资均能达到1万元。
  如今,马场镇正持续推动肉兔养殖向智能化、集约化、无害化与纵深化迈进。这一产业升级新路径,不仅有效助民增收,更为全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产业动能。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 李超然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张家晨 二审:吴 丹 三审:陈 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