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挥组!10千伏节荣线田体村400伏线路断线点已定位,10千伏岭园四线3号断杆现场已具备抢修条件!”10月7日上午,台风“麦德姆”过境后的广东湛江遂溪县岭北镇,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援粤抢修队青年无人机飞手刘铭,通过对讲机将关键信息传回前线指挥部,声音坚定有力——这是他第三次投身复电抢修“战场”,此前他已先后参与海南抗“摩羯”台风、榕江抢险复电任务,以无人机操作助力抢险,积累了扎实的实战经验。
当天凌晨,由106名抢修人员、17台应急车辆组成的安顺供电局支援队伍刚抵达遂溪,长途跋涉的疲惫尚未消散,刘铭便跟着队伍迅速调整状态,满心想着尽早投入抢修。次日清晨,抢修任务正式下达,在岭北供电所紧急会议上,“几千户人家、不少渔场盼着用电,今日务必打通中压线路、排查完低压故障”的目标明确后,队伍立即分组,党员突击队带头冲锋,青年突击队紧随其后,刘铭所在的小组直奔故障最集中的片区。
田体村的抢修现场,断落的电线缠在树枝间,多根电杆倾斜,险情肉眼可见。地面人员忙着验电、接地线、校正电杆,刘铭则操控无人机在空中巡查,精准捕捉每一处隐蔽故障,为地面作业提供指引。四人一组的抢修队员顶着烈日爬杆紧线,他便在一旁紧盯屏幕,实时反馈导线修复情况,不敢有丝毫懈怠。
转眼到了傍晚,调楼机井旁的3号断杆处仍是忙碌身影——这根被台风刮断的电杆,直接影响周边渔场用电,容不得拖延。“我再飞一遍,把剩下的故障点全摸清楚!”刘铭揉了揉因长时间盯屏有些发酸的眼睛,再次操控无人机向前巡查,手指在记录本上飞快标注电杆编号与故障类型,争分夺秒为后方制定抢修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夜色渐深,晚上10点41分,随着电闸缓缓合上,岭北镇的村子里,一盏盏灯陆续亮起,“来电啦!太好啦!”村民的欢呼声穿透夜色。身穿蓝色工装的刘铭,和身边的抢修队员相视一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他用无人机“天眼”守护光明,以青年力量扛起责任,这一天的辛苦,在万家灯火亮起的瞬间,都有了最珍贵的意义。(易黎
曾庆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