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2025-10-16 17:09:27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河道治理项目,实现水清岸绿,助推园林城镇、和美乡村建设;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甜蜜紫云”示范带,助推采摘体验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与百姓致富“双赢”。

66564840ecb2278b20458acf5fd49362.jpg

黄鹤营村一角

  水清岸绿醉游人

  翠河村,一河两岸,山水萦绕。走进板当镇翠河村,置身青山绿水间,河水潺潺,白鸟掠水,河岸骑行道上,三五骑友骑着自行车兜风而过,竹岛草坪上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沐浴阳光……

  近年来,紫云实施了翠河河道治理和综合利用项目,在翠河沿线修建滚水坝、骑行道、步道,并在河岸规划精品水果种植带,在公路沿线栽种绿树花草,既美化了山村,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同时,项目依托翠河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翁贡苗族村寨、鱼良寨布依族村寨的浓厚民族文化底蕴,把翠河村打造成为全县书画、摄影写生创作基地。又在翠河村鱼良寨建成了月牙湾民宿酒店,每到节假日、周末,都有不少前来翠河游玩的游客入住,观光赏景、休闲度假。

1cd84e757d8d3c1a7a742c76c6085892.jpg

翠河风光

  如今的翠河,水变清了,山变绿了,景变美了,乡村旅游经济也旺了起来。与翠河一水相连的黄鹤营村猫营河,河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河岸绿树葱郁,漫步其间,绿茵繁花映入眼帘,公园、木栈道、水榭、亭廊……相得益彰。

  2020年,紫云完成了猫营河普卡桥至翁弄河道段的综合治理。对河道沿岸污水排放口进行截流或改造,将沿岸直排污水全部收集,有效解决了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提升了水质、美化了环境。

  治理后的猫营河,河堤加宽扩建增强了防洪功能,河道中修建了8个滚水坝,河岸修建有骑行道、绿化景观、活动广场、凉亭、栈道、休闲活动室等,为猫营镇创建园林城镇奠定了基础。

  猫营河畔,蓝天白云与碧绿的河面相互映照,水鸟时而振翅高飞,时而水面嬉戏,鱼翔浅底、鸭游河面……游客、附近的老人、回乡过年的青年,漫步在公园、河岸步道上,或散步,或健身,或叙旧,享受着高品质生活。

  2022年,猫营镇牛场坡村入选“贵州森林村寨”。

  2024年,省政府同意命名紫云自治县猫营镇为贵州省级园林城镇。猫营河、翠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是紫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紫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在猫营河和翠河河岸建成了黄鹤营温泉度假村和月牙湾民宿酒店,在紫云形成了“漂翠河、泡温泉、逛印山、游格凸”的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突破发展。

  河道治理惠民生

  近日,记者走进大营镇三合村看到,村民在地里或挖收红薯、或栽种油菜,忙碌不停。“自从三合河修建了河堤,岸边土地种植的农作物才有了保障。”正挖收红薯的三合村村民杨小翠说,在6年前,只要下大雨,岸边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就有被冲毁的危险。

  据了解,三合村山高坡陡,土壤含沙量较重,每逢下大雨,来势迅猛的洪水常常冲毁岸边田地里种植的庄稼,甚至威胁到两岸群众的安全。

  2017年,大营镇在三合村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包括2.1公里的防洪河堤及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0月,三合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有效保护了河岸的水土流失,让300多亩良田免遭洪水袭击,居住在两岸的1000多户居民有了安全保障。

黄家湾水库

  2022年,三合村在河道内新建了3个滚水坝;依托较好的水资源环境,在河岸边修建了3个小鱼塘和1个大鱼塘,并增设凉亭、种植花草等,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每到酷暑季节,总有不少人来三合村戏水、烧烤、游玩,享受大自然的清凉,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同样,大营镇打哇坪村也有一条河道从村中穿过。2017年,该镇在打哇坪村实施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包括修建5公里河堤和新建两座便民桥。

  “自从修建了河堤、便民桥后,居住在山上的农户陆续搬迁到交通方便的山下居住,打哇坪河岸边就形成一个新的寨子——下寨组。”打哇坪村村支书王帮周说,河道治理好了,路桥修好了,发展产业也更方便了。

  在格凸河镇猫场村,站在排洪渠堡坎上望去,新建的排洪渠在坝区中弯弯曲曲伸向远处的山涧。

2ac5fa89ed321ad88c068940e9acf7f8.jpg

马鬃岭风力发电场

  “猫场坝区土地肥沃,水资源较好,是紫云1000亩以上产粮坝区之一。猫场坝区中的排洪渠是泥沟渠,上游冲刷的泥土、石子很容易把沟渠堵塞,导致排水不畅,遇下大雨时,坝区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很容易被淹。”格凸河镇猫场村村支书韦国万说,2022年,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他们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并争取到“以工代赈”方式建设猫场坝区排洪渠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建成了全长3400米、贯穿整个猫场坝区的排洪渠,不仅让坝区良田在雨季免受灾害,还美化了村庄,改善了人居环境。

  “甜蜜紫云”果飘香

  近年来,紫云围绕格凸河、四大寨、火花蜂糖李等精品水果和林下蜂产业,打造紫南片区“甜蜜紫云”示范带,助推采摘体验游,助民增收、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时下,正值柑橘成熟季节,记者在格凸河镇羊场村分水岭组柑橘园看到,枝丫上挂满橘黄色的果子,让人垂涎欲滴。

  “这片柑橘园面积260亩,里面种植有小金橘、丑柑、沃柑等柑橘类精品水果,时下正是小金橘成熟采摘时期,我们正忙着采摘销售小金橘。”种植户谢永福说,目前,他们以自采自销和旅客入园采摘两种方式销售小金橘。

  “羊场村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坡耕地、荒坡地资源,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目前全村种植有沙糖橘、小金橘、沃柑、丑柑、脐橙等柑橘类精品水果1500亩;目前,小金橘和沙糖橘已成熟,开始采摘销售。”羊场村村支书韦玉坤说,柑橘类精品水果让种植户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还促进了采摘体验乡村游的发展。

  同样,四大寨乡喜凯村的脐橙园里,金黄色的果子挂满枝头。种植户王小芬告诉记者,今年脐橙挂果较好,待一个月后就可以采摘脐橙卖钱了。

027e580565de1a72da1fa07b9328dc6e.jpg

平塘村茶园

  “喜凯村属山上的村庄,是典型的岩沙地土壤,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脐橙、蜂糖李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目前,全村脐橙种植面积3500亩,蜂糖李种植面积达8000亩。”喜凯村村支书王志昌说,通过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不仅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很好改善,还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按照‘1+1+8’的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布局,提质扩面‘一主两辅’紫云蓝莓主导产业,扶持壮大紫云蜂糖李富民地标产业,同步抓好抓实柑橘、刺梨、葡萄、杨梅、枇杷、石榴、桃子、梨8个千亩以上园林水果,全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农业经济支撑作用。”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专班负责人肖成磊说,目前,全县精品水果种植面积11.3万亩,采摘面积为8.16万亩,产量为9.82万吨。

  此外,紫云充分利用荒坡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全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3万亩,今年丰产面积5000亩,预计可采收600吨鲜果油茶。目前,紫云建成年产500吨油茶生产线一条,另具备油茶加工能力的大户2家。紫云在加强生态建设进程中,通过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和经果林种植业,实现石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