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位于关岭自治县岗乌镇的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方拉满施工“进度条”,开足马力,抢抓节点,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关岭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
在该县岗乌镇岗联村海拔1400至1600米的山坡之上,数以百计的施工人员正在分工劳作,或浇筑桩基,或安装光伏支架,或铺设光伏组件,往日闲置许多年的石山荒坡,如今随着光伏项目的落地焕发出全新活力。
工人正在施工
“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在岗乌镇,切切实实为我们这儿带来了不少就业岗位,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人在这工地上工作。”施工人员胡正友告诉记者,他到该项目参与务工数月,便挣了上万元的工资。
随着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的成功落地投建,从场地平整、除草打孔、浇筑桩基以及光伏支架、组件和光伏板等设备的安装,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劳务需求,积极吸纳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实现项目稳步推进和助力群众增收“齐头并进”。
关岭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
据了解,关岭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覆盖该县岗乌镇岗联村、包包村等4个行政村,规划可用地面积达2043.09亩,约等于19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该项目严格遵循“农光互补”设计原则,固定倾角支架低端高度不低于1.8米,既能保障光伏板高效发电,又能为后续板下农业种植预留足够空间。
作为一项集“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于一体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为电网注入清洁电能,还能有效利用“农光互补”运营模式,发展500亩农业产业种植,当地农户通过整地、搭棚等基础建设和后期种植、除草、采收等内容获取相应的劳务报酬,每年能够提供2660人次的就业务工机会,可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两用农光互补”的发展目标,切实为当地拓宽就业与增收渠道,绘就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画卷。
“截至目前,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涵盖的35千伏集电线路塔基基础部分已完成进度35%,完成集电线路总投资的20%;光伏场区完成直流侧装机85兆瓦,完成总装机容量的64%;总承包完成项目投资2.156亿元。”岗乌镇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建华表示,根据当前的工程进度计算,预计该项目将于2026年1月30日完工,具备并网条件,项目建设成功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到1.33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10万户居民的日常用电。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