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平坝区白云镇花柱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随着一辆辆运输车有序进出,2025年第二批1080头生猪顺利完成集中出栏。这座在脱贫攻坚时期修建起的养殖场,如今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助推下完成各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通过“代养模式”养殖生猪,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猪舍内,一头头生猪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已然达到出栏的标准。这批即将发往市场的生猪,自今年5月接苗以来,仅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便达到销售标准。
“此次出栏的这批猪,是从5月份开始养的,总头数是1080头,预计两天内全部销售完毕。”白云镇花柱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养殖大户张青华一边忙碌地指挥着装车工作,一边介绍道,“我们采用的是与德康公司代养模式,他们负责提供猪苗、技术和饲料,我们主要负责场地管理、工人安排以及水电供应等工作。接下来,将会马上着手场地清洗和消毒,以饱满的状态迎接下一批生猪养殖。”
时间回溯到2017年,花柱村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争取到了项目支持,累计投入120万元建成这座生猪养殖场。自建成以来,养殖场每年通过租赁给养殖大户的方式获得收益,并与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养殖场的部分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为了让产业能够“走得远”“走得稳”,继续发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发展的作用,花柱村积极行动起来,向上级部门争取到23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2024年6月,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包括更换了2200平方米大棚屋顶,修缮了720平方米猪栏围墙,还新增了50千瓦发电机、40个不锈钢料槽等设备,当年年底全部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如今,养殖场的自动化水平和养殖效率得到提升,升级后的养殖场不仅能保障养殖安全,还能持续产出优质农家肥,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发展种植业。
“养殖场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利益联结覆盖全村387户,同时还解决了2名村民稳岗就业问题。”白云镇花柱村党支部书记胡玉说,2025年,花柱村出栏两批生猪1800头,养殖大户获得代养费45万余元。
如今,花柱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实现了资源的 优化配置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脱贫攻坚时期的“增收项目”到乡村振兴阶段的“稳定引擎”,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花柱村的生猪代养产业正以“老场焕新”的姿态,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的新答卷。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