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含翠,碧水环流。国庆中秋“双节”的热闹尚未远去,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已再度迎来省内外游客的身影。在这里,篝火旁的欢歌与舞步交织,打糍粑、推豆腐、稻田收割的农耕体验唤起乡愁,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演绎着乡土风情,老中医的温情诊疗传递着康养暖意。更有贴心包车服务串联起黄果树大瀑布的磅礴与花江峡谷大桥的雄伟,让游客在山水与人文间尽享悠然时光。

石板井村一角风光
“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满眼是秀丽风光,呼吸着清新空气,连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身心从未如此舒展。”来自湖南的游客顾女士对石板井村赞不绝口,“明年一定带着朋友再来小住!”

村中一路延展的墙画
游客的青睐,源于石板井村以旅居产业激活乡村发展的创新实践。“我们通过‘村集体+农户+运营企业’的合作模式,让村里的闲置资源‘动’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黄俊介绍,村集体牵头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升级,第三方企业负责民房翻新装修,农户以闲置房源参与合作,三方携手奏响了产业发展“协奏曲”。
从整治空中飞线、完善污水管网,到绿化村庄、治理荷花池、绘制特色墙画,一系列改造让石板井村旧貌换新颜。如今漫步村内,整洁的街道延伸向远方,绚丽墙画勾勒出乡土诗意,青山掩映下的民居错落有致,亭台池塘相映成趣,民族广场上,前来旅居的“新居民”们悠然晨练,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民族广场
“看中这里交通便利、风光秀美且毗邻核心景区的优势,我们与15户农户达成合作。”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枫说,企业负责出资翻新装修,农户零投资、零风险,每入住一位游客就能获得至少10元收益,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该村已改造完成77间客房、103个床位,每间客房均按标准配备卫生间、空调、床品、桌椅等设施,闲置的村委大楼也被改造为食堂、中医馆、KTV等活动空间,全方位满足游客住宿、康养、休闲等多元化需求。

干净整洁的道路
产业落地,成效立显。自今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石板井村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其中长住旅居游客达800人,营业额突破80万元,预计年底将攀升至200多万元。旅居产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闲置房屋出租有了稳定租金,11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从事后勤、客房管理等工作;更搭建起农特产品销售桥梁,核桃、土鸡蛋等农特产品通过游客走向外界,真正实现了“客流量”向“金票子”的高效转化。

民宿房间
“以前总想着外出打工,现在把自家闲置房改成民宿,还能在村里食堂做后厨,每月工资4000多块,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淡季房间还能自己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周四美笑着讲述自家的变化,言语间满是喜悦。
如今的石板井村,人气渐旺、烟火升腾,旅居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特色路。“下一步,我们计划改造更多闲置民房,推动旅居服务提质升级,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共同发展。让乡村‘冷资源’变成发展‘热经济’,让‘闲置房’变成增收‘黄金屋’,让古村在旅居产业的赋能下焕发更大生机!”黄俊说。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关岭贵水之灵高锶矿泉水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