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 村规民约润民心 移风易俗出实效

2025-10-28 16:12:08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关岭自治县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村规民约规范提升与红白理事会健全完善工作,在宣传引导、示范引领和婚俗、殡葬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走进月亮湾村,整洁干净的道路,青山绿水环绕,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而这样的美好景象源自该村长期以村规民约为核心载体,推动移风易俗的治理成效。

 航拍关索街道月亮湾村

“在月亮湾村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宜居乡村的过程中,村规民约功不可没。”月亮湾村党支部书记潘华告诉记者,月亮湾村过去由于村规民约内容空泛,执行效果不佳,导致乱堆乱放、乱扔乱丢、乱搭乱建成为常态,搬家酒、满月酒、升学酒、剃头酒等滥办酒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不少村民对此颇有意见。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月亮湾村两委转变思路,根据村子实际、政策要求、群众需求进行修改调整村规民约,通过群众会、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关切问题,针对“薄养厚葬”“天价彩礼”等痛点,把曾经内容繁多杂乱的数十条村规民约简化成爱护村容村貌、禁止滥办酒席、提倡“红一白三”、倡导厚养薄葬等简单易懂、清晰明了的十条。

向阳村干部到群众家中开展村规民约“院坝会”

村规民约制定后,该村两委带头落实,带领村民们义务打扫卫生、抵制陈规陋习,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

“现在垃圾不乱丢、彩礼不攀比、酒席不滥办,邻里和谐、互帮互助,走到哪里都干净整洁,加上我们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到村游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提及村子的喜人变化,该村大水寨组68岁的老党员潘正华笑逐颜开。

 航拍关索街道月亮湾村

上关镇向阳村是关岭自治县较大的苗族村寨之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月亮湾村党支部书记潘华(左)到群众家中入户宣传村规民约

“过去家里有老人过世,某些直系亲属来吊唁,要买牛来宰杀祭祀,人口多的家庭一场葬礼下来要宰杀近20头牛,花费十来万元,非常铺张浪费。”向阳村党支部书记杨松告诉记者,此外村里过去还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彩礼居高不下等问题,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向阳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和成立红白理事会着手,逐步探索出一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向阳村村委前的村规民约

今年7月,向阳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最终制定了涵盖思想道德、村务管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12个方面的《村规民约》,同时配套出台《红白理事会章程》,形成“一约一章”的治理体系。

“在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我村坚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民族习俗,守住节俭底线,又避免引发矛盾。同时,还成立了由村干部、小组长、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倡导‘红一白三’‘零彩礼’和‘低彩礼’,不搞奢华婚礼、葬礼,杜绝豪华坟墓、豪华车队。”杨松说道。

村规民约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推动该县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截至今年9月1日,在关岭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该县154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自查评估修订工作,并成立红白理事会,调整优化理事会成员1571名,组织召开972次群众会、院坝会,发放倡议书3.1万份、走访宣传2.4万户,覆盖9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移风易俗政策的知晓率。

县委社工部干部和月亮湾村干部走访当地老党员潘正华

“通过不断强化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自治约束力,村民互评督促落实村规民约,更好促进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文明乡风与基层治理双提升。”关岭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孝慧表示,关岭接下来将组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各村(社区)结合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每年开展1次村规民约自查效果评估,及时修订不合时宜条款,因地制宜增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内容;通过“院坝会”“线上微信议事群”等载体拓宽参与渠道,持续挖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带头践约,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从“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维护”。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    智


责任编辑:宋爽 校对:梁惠焜 二审:杨代灿 三审:康馨月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