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 抓好秋冬农业生产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2025-10-29 16:01:40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走进深秋的紫云自治县,育苗场中,油菜苗嫩嫩绿绿;田间地头,村民们或打窝、或施肥、或播种……一派忙碌的秋冬农业生产景象。

农机播种油菜

今秋以来,紫云自治县扎实推进秋冬粮油生产,夯实明年夏收基础,提升作物单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县计划种植油菜20.2万亩,蔬菜、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10万余亩。

赶时节抓生产 大力推进秋冬种植

今秋以来,紫云坚持把粮油生产和蔬菜保供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主要作物,开展“揭榜挂帅”,成立技术服务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实行“科级干部包片、农技干部包乡镇”制度,做到技术到户、服务到点、指导到田。

农户分栽油菜

在关键生产时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并通过现场会、院坝会和干部走村串户等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动员群众用好土地资源,紧扣“保粮食、扩油菜、保供给”主题,赶时节、抓生产,大力推进油菜、马铃薯、小麦、蔬菜等秋冬季农业生产。

农户栽种蔬菜

据了解,该县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杠杆作用,及时发放补贴,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抓好农资保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同时,充分利用产油大县奖励资金、耕地轮作和省级油菜种植补贴等项目,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推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确保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稳定。

种好“秋冬田” 农技服务到田间

近日,在宗地镇德昭村肥料、油菜种发放现场,工作人员按照农户上报的油菜种植意向面积台账,逐户登记、发放种子和肥料,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户讲解种植政策、注意事项,现场解答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帮助农户掌握种植与管理技术。

工作人员给农户发放肥料

“为农户免费发放油菜种子,避免了农户在市场上零散购买油菜种子、因种子不纯影响收成的情况;免费发放肥料,有效缓解了农户秋冬备耕压力。”德昭村党支部书记姚福赢说。今年全村计划种植油菜800亩、小麦200亩,目前正翻地栽种油菜,小麦将于11月初开始播种。

同样,在猫营镇黄鹤营村肥料、油菜种发放现场,村委工作人员逐户核对身份信息、登记领取数量,同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绿色防控。

据猫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朱永才介绍,猫营镇是紫云自治县油菜、马铃薯、小麦种植最多的乡镇,今秋共发放油菜种子6000公斤,复合肥、有机肥、尿素等各类肥料共计617吨。

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移栽油菜

“今秋,紫云依托2025年省级油菜种植补贴项目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按照每亩3.82公斤、11.23公斤、5.45公斤的标准,分别向农户免费发放尿素、有机肥、复合肥。结合各乡镇(街道)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对种植规范、高产的地块可适当提高肥料发放标准。”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站负责人陈运良介绍。

紫云组织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农技骨干在猫营镇沙坝村开展2025年秋冬种油菜及小麦技术现场培训会。培训现场,县农业技术专家结合紫云地理气候特点,重点围绕油菜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技术、合理密植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现场演示油菜移栽、播种、药剂拌种等技术操作,并就小麦种植的适期晚播、适量播种等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害周报制度,强化监测预警,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助力农户种好“秋冬田”,为秋冬作物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推行轮作模式 闲置地变增收地

在猫营镇龙场村千亩坝区里,有的村民用微耕机翻地,有的打窝栽种油菜苗,有的对已栽种的油菜田施肥、补苗,一派热火朝天的秋冬农业生产景象。

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

“俗话说:‘早播早栽早管早发’。前几天在外忙别的活路,回家发现邻居家的油菜都栽得差不多了,自家培育的油菜苗也长好了,我赶紧请邻居帮忙把油菜栽了。”正请邻居帮忙栽种油菜的龙场村民任达敏说。

“今年,他家计划栽种8亩油菜,其中水稻收割后的地块4亩,玉米收获后的地块4亩。”在用微耕机翻地栽种油菜的龙场村村民于以昌介绍说,栽种油菜不仅可增收,自家吃的绿色植物油也有保障,每年他家都要留500斤油菜籽榨油。

今年78岁的龙场村村民李德琴,在刚栽种的油菜田里施肥、补苗。她告诉记者,前几天栽种的油菜苗成活率较好,但仍有未成活的,所以要补苗,施肥是为了让成活的油菜苗长得更好。

据朱永才介绍,近年来,猫营镇狠抓粮油生产,广泛动员群众,利用坝区良田推行“稻油轮作”,利用坡耕地推行“粮油轮作”,让“冬闲田地”变成“增收田地”,助力粮油增产增效。今年秋冬季,全镇计划种植油菜3.38万亩。

农户翻犁田块准备秋冬种

在白石岩乡干水井坝区,30多位村民正忙着打窝、播种、盖土。该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柏孝侯介绍,这里广泛推行“薯油轮作”,红芯红薯收获后种植油菜,既改良土壤,又提高土地效益。通过乡级平台公司示范带动,农户分散种植,并免费获得种子和肥料。

入秋以来,地处低热河谷地带的火花镇因地制宜推行“稻菜”轮作。巧用“土地”做加法,在提高土地种植率方面下足功夫,逐步探索出“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火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彭金胜介绍,为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政府部门还免费为农户发放薄膜、种子,助推秋冬农业生产。

今年,紫云持续大力推广“稻油”“粮油”“薯油”轮作模式,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冬闲田,抢抓时节种植油菜。把冬闲田变成增收田,不仅让农民在冬春季节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也为来年粮食生产和生态改善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轮作模式既体现了农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也彰显了乡村振兴中“稳粮、增油、增收”的综合考量,目前已在全县广泛推广。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