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清晨的阳光掠过石砌屋顶
小巷深处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这清脆声响穿越六百年时光
是屯堡银匠与金属的对话
更是流淌在指尖的非遗智慧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屯堡银饰不止是“穿戴在身”的配饰
还是镌刻着六百年迁徙记忆的“活档案”
从明初“调北征南”的江淮子弟
将江南银艺带入黔地
到与安顺本土文化符号悄然融合
每一道银纹都藏着历史的密码

千锤百炼:小巧之中见精巧
一件银饰的诞生
是对匠人耐心的极致考验
屯堡银饰采用优质纯银为制作原料
工艺以小巧玲珑、
做工精细优美为特点

屯银制作工艺沿自古法:
铸、刻、雕、焊等工艺细致繁复
即使是一枚指尖大小的银纽扣
也能刻出多层纹样

以錾刻工艺为例
匠人手持比绣花针还细的錾刀
在银片上轻点慢刻
仅用方寸之地
就能雕琢出“凤穿牡丹”
“鱼跃龙门”等复杂纹样
每一笔都精准到位
无一丝多余痕迹

银纹寄情:藏在纹样中的美好期盼
银饰上的纹样,藏着屯堡人的生活哲学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不变的创作准则

新生儿的长命锁刻着“福禄寿喜”
祈求平安成长
新娘的银手镯缀着“麒麟送子”
寄托家族期盼
老人的银发簪雕着“福寿双全”
承载晚辈孝心
在屯堡匠人手中
银条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工艺品
更是满含生活温情的吉祥载体

同时
它还是凝聚着生活智慧的“实用美学典范”
如小巧的“银纽扣”
背面都精心设计了防滑纹路
既避免衣物滑落
又暗合“扣住福气”的吉祥意

这种“美用合一”的设计
正是屯堡人将生活经验融入工艺的智慧体现
坚守匠心:“机器时代”里的指纹温度
在机器生产普及的今天
屯堡匠人依旧选择用双手与银“对话”
在守护传统技艺本真的同时
也为屯堡银饰注入新的创意
让这份非遗智慧代代相传

传承方面
坚守“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采取金银等金属制胎
采用沙硼矿等天然矿物质配制珐琅釉料
细磨成粉状颜料
在金属胎上彩绘图画
入高温炉中烧结
珐琅色彩绚丽
具有宝石般的光泽质感

与刺绣、蜡染工艺相结合的银画
创新方面
屯堡匠人将屯堡银饰制作技艺
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
开发出银碗筷、银勺、银杯
等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具
让古老银艺真正走进现代人的衣食住行
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掐丝珐琅工艺手机壳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上一篇:
安顺:“互联网+明厨亮灶” 守护校园舌尖安全
2025-11-04
下一篇:
200余名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生命的艺术》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