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飞度尘未洗 策马扬鞭再奋蹄 ——关岭自治县“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11-07 09:23:35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当“十四五”的指针在关山秀岭之间转动,乌蒙山脉千里延绵磅礴壮阔,北盘江水万顷碧波奔流不息,关岭自治县以锦绣山河为卷,用五载岁月作答,以实干笃行、砥砺奋进的姿态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关岭九仙洞天景区

“十四五”期间,关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融入“两城三基地”建设,聚焦“三县一中心”发展目标,全县经济总量由“十三五”末的104.85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29.09亿元,“十四五”末将突破135亿元,年均增长5.5个百分点,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工业强县:以新能源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过去五年,关岭按照“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的发展思路,紧盯“清洁能源大县”建设目标不松劲,坚持有效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关岭特色的工业强县之路。

关岭自治县光伏产业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该县大力推进421个省、市、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达2151.36亿元,开工项目265个,累计完成投资267.02亿元,供应建设用地1255亩。县产业园区成功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培育入规工业企业19户,规上企业总数较2020年末翻了1.58倍;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19.5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54%。其中,2022年、2024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全市第一。

 沪昆高铁关岭站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能源产业是关岭“十四五”规划中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盘江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省级示范项目贵州金元共享储能项目、关岭220kV永宁汇集站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县已建水电、光伏、风电、储能项目40座,形成“风光水储”四位一体的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总装机容量从402.1万千瓦增加到728.1万千瓦,总产值从7.2亿元增长到14.1亿元,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速超19%,排全省前列、全市之首。

产业兴旺:让绿水青山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产值

“十四五”期间,关岭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共建与共治并行、发展与保护并举,以发展特色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为抓手,推动石漠化治理取得新成效,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森林覆盖率突破60%,获评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南方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

关岭牛标准化核心育肥场

走实“牛路子”。深挖“关岭牛”品种宝藏,推行“关岭牛+牧草种植”生态模式,种植皇竹草、紫花苜蓿等牧草15.55万亩,改良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坡3万亩,推出全省首张草原保险,千亩牧草基地渐成规模,百亩饲草基地星罗棋布;建设关岭牛核心育种场,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关岭牛作为“村BA”冠军荣耀奖品火遍大江南北。2024年,该县肉牛存栏量13.4万头,综合产值达17.4亿元,带动3万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实现“生态固土”与“农户增收”双重效益。

关岭牛

开好“药方子”。打造“种植+交易+加工+医养”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针对性布局花椒、黄柏、天门冬、何首乌等道地药材种植,率先攻克金毛狗脊孢子繁育技术,年繁育种苗2000万株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同时,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已成为药商云集、行业瞩目的新焦点,创新“1333”机制规范民族医药管理,创新“一人一方”,900余名杏林高手开办医馆241家,提供诊疗服务8200余人次,带动康养消费700余万元,并依托二级中医医院及黄果树森林医养基地,推动中医药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

此外,该县还在精品水果、早熟蔬菜、生态茶叶等产业板块持续发力。立足低热河谷区域气候优势,重点培育枇杷、柑橘、蜂糖李等优势品种,持续提升水果产业的品质稳定性与市场竞争力;依托高山与河谷的温差优势,大力发展错季蔬菜种植,重点打造“夏秋冷凉蔬菜”“冬春早熟蔬菜”两大供应基地;成功建成了3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实现2万亩种植规模、385吨年产量、1.15亿元年产值的产业效益。

新铺镇万亩精品水果基地

桥旅融合:以世界第一高桥打造全域旅游新引擎

2025年的国庆中秋假期,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关岭自治县,只为一睹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的旷世风姿,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最佳观桥点”科力寨、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等众多景区景点随之大热,成为大量游客“打卡”的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线路中的重要一环。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

围绕花江峡谷大桥这一世界级的“特意性”资源,关岭自治县着力构建立体化、沉浸式的“多维观桥体验”,在科力寨最佳观景点布局观景平台、休闲驿站和慢行系统,打造以“无人机VR第一人称视角实时飞行”为核心体验的“峡谷之眼”低空经济示范站,并已开通乘船观桥项目,正在推进干耳盘、马马崖、观山海等区域的桥旅融合项目开发,从不同视角领略大桥雄姿与峡谷壮美,实现“一桥多玩、多感体验”。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

同时,以“桥”为媒介,大力实施“桥+”战略,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深入挖掘桥梁文化与工匠精神,结合周边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建设“桥+文化”的桥旅文化、喀斯特地质文化及民族风情展览馆,开发具有大桥元素和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增强文化表达与传播力;依托大桥流量资源与大峡谷自然资源,以“桥+体育”为特点,规划举办徒步、垂钓等赛事活动,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动态运动场景,塑造“户外运动天堂”的品牌形象;面向青少年及科技爱好者,推出以桥梁建筑科技、地质勘探、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桥+研学”课程和旅行线路,将大桥打造为生动的科普教育基地。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与体验环境,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玩得好”。加快大桥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聚焦关岭黄牛、花江剪粉、断桥青椒河鱼等特色美食,在花江镇布局美食小镇,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持续提升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优化峡谷大桥周边道路体系和交通接驳体系,提升从县城至大桥景区的通达效率,设计串联黄果树瀑布、关岭国家地质公园等周边景区的精品旅游线路。

 航拍该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新貌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惊艳世界、科力寨观景点成假日旅游新宠、“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第一村”石板井村以“四方共建”模式打造康养旅居新亮点……“十四五”以来,关岭自治县培育3A级以上景区12个,入选贵州省气候康养最优推荐地,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10亿元。

城美人和:以民生温度绘就城乡共兴新图景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十四五”以来,关岭自治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解决“有没有”的基础性问题,更追求“好不好”的高标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关岭自治县顶云新城

2021年以来,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9172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累计实现新增创业3901户,创业带动就业12545人,县乡村三级零工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达100%,就业饭碗越来越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4%、8.2%,钱袋子越来越鼓。

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

教育水平整体实现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5所,新增学位4900个,关岭综合性高中成为全省首个“普职融通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关岭第一幼儿园通过省级三类示范幼儿园评估认定;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县中医院建成投用,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92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占比98.1%,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4.39个,“一老一小”得到悉心照料,民生温度持续提升。

 关岭自治县中医医院

县城建成区持续拓展,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7%,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城市更新稳步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与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地下管网、人行天桥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增停车位2500余个,打通“断头路”6条,城市功能与温度同步提升。

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5%,较2020年提升3.3个百分点,城区绿化率达41.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卫生厕所、自来水普及率稳步提升,乡村与城市共同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画卷。

 昔日荒山变草海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站在新的起点,关岭自治县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勇争先、接续奋斗,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奋力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作出关岭贡献。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    智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