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化处镇:茶芽初绽香自来

2022-03-25 15:00:1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阳春三月、嫩芽初绽,正是春茶采摘好时节。

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播改村的印象朵贝贡茶专业合作社茶园,茶园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排排整齐的茶树上冒出万千芽头,碧绿葱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味,沁人心脾。

长青茶业茶园.jpg

山间茶园里,到处都是采茶工,他们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场的各个角落抢摘鲜嫩饱满的叶芽,小心翼翼、手法娴熟地将每个绿尖放进茶篓。

来自化处镇波改村的胡玉琼是采茶、制茶的老手,每年采茶季是她挣上一笔钱的好时期。“我不仅仅给茶业公司制茶,空闲之余也会采点茶,这几个月下来也有2万左右的收入。”胡玉琼说道。

“今天,我们有300个采茶工人,他们基本都是附近村寨的留守人员,或者是在家带着孩子,或者是家里有老人,出不去门,现在每天来茶园采茶,也为他们增加了一笔收入,采茶勤快点,每天也有一百块钱左右的收入。”收购茶青的负责人华逢琴说道。

印象朵贝贡茶专业合作社茶园.jpg

据印象朵贝贡茶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彭顺芬介绍,2009年,该合作社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种植茶叶,并组织农户到茶园务工就业,从当年的300亩茶园发展到如今的1000亩。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同时,合作社也为老百姓打开了劳动市场,带来了收入,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同时,合作社的产量和产值也在不断提升,茶产业的发展,让合作社和农户达到双赢的目的。

朵贝古茶树.jpg

普定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朵贝茶源于化处,辐射至全县。

普定化处镇因“朵贝茶”而闻名,种茶、制茶代代相传至今,群众家家户户都种植有茶叶习惯。

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制茶车间2.jpg

走进位于普定县朵贝村的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碧绿茶树环绕着大山蜿蜒起伏,茶园里随处可见立有“身份牌”百年老茶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该公司总经理代琼告诉记者,现在该公司的茶园内就有2000多棵古茶树,而自己的茶园也是围绕着古茶树做文章,主要以当地的老品种为主,数百年朵贝茶延续下去,让大众品尝朵贝原有的味道。

在生产车间,一抹抹鲜嫩的茶青通过工人们杀青、揉捻、提香等工艺后,迎面扑出一股股清新的茶芬香,未饮却是沁人心肺。

E300CE80-8BF3-4307-9EE8-19118F3F69E9_IMAGE_4_LOW_0.jpg

作为该公司的制茶师,出生于朵贝村的国应美是采茶、制茶的老手,从懂事就跟着父辈种茶、采茶、制茶,传承了传统制茶手法和工艺。“传统制茶,产量小,费工费时。而我们现在就是把传统手法融合到现代的工艺,提高了产量产值,也让我们的茶叶保持了原有的品质。”国应美说道。

走出生产车间,代琼为记者泡上一杯茶,她一边轻轻摇晃着茶杯一边说道:“一杯茶、一片叶,这个看似简单的一杯好茶,里面却是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汗水。”

新鲜的茶青.jpg

据代琼估算,预计今年该公司春茶可采两吨左右的干茶,明前茶价格平均每斤在一千多元,百年古茶价格每斤在二千至五千元,因深得众多老客户喜爱,在市场仍然畅销各地,年总产值可以达到四百万以上。在务工方面,春茶茶青采摘每斤30至80元,每年支付老百姓就有二百万左右的务工费。

目前,化处镇现有茶叶面积将达2.5万亩,其中可采茶叶面积1.2万亩,逐步形成了“一点三线”茶叶产业聚集区。

   “去年以来,化处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茶企业19家,在原有朵贝茶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以朵贝村为中心,涵盖11个行政村的朵贝茶产业带,为乡村振兴、老百姓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处镇副镇长王猛说道,化处镇作为朵贝茶的发源地,我们正在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朵贝茶产业,为乡村振兴全面夯实基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宋爽 丁望望 编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