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安顺,日丽风和,天清气朗。来自广州画院的画家们从南海之滨赴黔中之秀,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寻找乡村符号,体验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魅力,用笔墨与色彩勾绘安顺处处美景。
5月17日,“走进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粤黔协作——广州艺术家走进安顺系列活动在安顺文庙正式启动,标志着岭南文化和黔中文化将以此为契机,互联互动,互融互通,让粤黔两地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真切感受文化的温暖与力量。
广州画家团在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写生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广州画院7名画家作为首批广州来安艺术家代表,首站便来到安顺最负盛名的标志性景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在大瀑布下惊叹,到水帘洞中探幽,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风光让广州画家团流连忘返。首次来到安顺的广州画家刘晟说:“‘黄果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安顺的文化符号,生动呈现了人、文、景相交相融的壮美景致。”
广州画家团登上坝陵河大桥
登上坝陵河大桥,步入这座“钢铁巨龙”的内部,感受370米高空带来的震撼,广州画家团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走进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在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下,画家们详细了解了贵州桥梁发展历程和贵州桥梁建设的创新型技术成就。
广州画家团走进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
“如此近距离地感受这座世界级大桥,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通过游览坝陵河大桥和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大家了解到贵州桥梁历史的变迁,以及贵州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离开坝陵河大桥后,广州画家崔弥莱感触颇深。
“虽然是枯水期,但山壁上片片碧绿的青苔搭配由上而下飞溅的流水,更有一种秀丽之美。”站在位于关岭自治县的滴水滩瀑布前,广州画家周丽萱说,用油画丰富的色彩来呈现此情此景,作品将更具冲击力与艺术性。
广州画家团在滴水滩瀑布前创作
从坝陵河大桥“转战”滴水滩瀑布,山壁之褐、青苔之绿、瀑流之白,秀美无比,画家们纷纷拿出画笔泼墨,得画稿数帧。
广州画家团在高荡村体验布依族蜡染
5月19日,广州画家团走进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石瓦、石墙、石井、石巷……随处可见石头建筑、古桥古树和身着布依族服饰的妇女让画家们眼前一亮,画意大增,各取位置,俱得佳作。
“传统村寨、民族特色正是我们此次安顺采风之旅里最为期待的。”在广州画家冯苗眼中,高荡村步步皆为景,处处可作画。
安顺素有中国“蜡染之乡”的美誉,而高荡村作为布依族传统村落,蜡染技艺和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整地传承和保存。
涂国喜正在创作
在高荡村,广州画家团除了采风写生之外,还分别体验了布依族蜡染和织机。“之前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过蜡染艺术,但在现实中亲自制作还是头一回,这种宝贵的少数民族艺术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广州画家涂国喜拿着自己制作的蜡染作品,对此次体验意犹未尽。
广州画家团走进云山屯观看屯堡地戏
5月20日,广州画家团前往屯堡文化村落本寨和云山屯,感受六百年前的大明遗风,欣赏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屯堡地戏,随后又前往刘官乡周官村观看地戏脸谱的制作全过程,一整天的采风和体验,又让画家们收获了颇多创作素材。
“安顺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布依族蜡染,还是屯堡地戏,都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艺术,蜡染精致对称的花纹,地戏款式多样的脸谱都具备独特的艺术美感。”广州画家陈祖林说道。
广州画家团走进安顺武庙内的贵州蜡染博物馆
广州画家团走进王若飞故居
5月21日,广州画家团首先来到安顺武庙,在武庙内的贵州蜡染博物馆观看了近百件来自全省各民族支系的蜡染艺术珍品;随后前往王若飞故居,观看展现王若飞不同时期经历的照片和实物,认真倾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最后,广州画家团为期五天的采风之旅,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广州画家团在高荡村体验布依族蜡染
“这次采风之旅我们获益良多,不虚此行,不仅收集了许多极具安顺特色的艺术素材,还把它们创作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作,用绘画作品表达我们对安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的推崇与热爱。”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执行副院长罗奇表示,此次广州艺术家走进安顺系列活动的开展,为两地创建了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和新契机,未来将有更多广州画家来到安顺,了解安顺,爱上安顺,用笔墨把安顺留在作品中,带到广州去。(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