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司法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在5月23日召开的贵州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该局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为当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紫云司法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1+13+N”服务调度体系,实现174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去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1件,办理公证案件93件。开辟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及办理公证“绿色通道”,扩大公证“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同时,梳理制定“两轻一免”清单,推进刚性约束与柔性执法有机统一,全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形成“3+1”工作机制,规范建设法治企业7家。
紫云自治县司法局局长李昌凡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法治主题文化公园1个、法治主题长廊39个、乡村法治图书室(角)174个。同时,我们还组建少数民族普法山歌队,把《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编制成普法山歌,通过山歌对唱、对四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传统节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为当好法治校园建设的“参谋者”。去年,该局共开展法治课468场、覆盖师生6万余人次;举办全县青少年法治课微视频评选大赛4次,录制法治宣传作品100余部。
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该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3个。“我们以法治建设10个关键性结果性指标为抓手,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两降一升’主体考核指标成绩优秀,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李昌凡说,为全力推动人民调解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深度融合,该局形成的“一访二调三报告”工作机制。建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94个,配备人民调解员672名,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超市”188个,动员法学会430名会员进驻网格,当好群众的“四员”。2022年以来,通过“点单、派单”开展矛盾纠纷调处3500余次。
该局积极探索形成“智慧+”模式,建成了县级“智慧矫正中心”、13个乡镇(街道)司法远程会见平台,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台账管理,看得见、摸得着、推得好。
李昌凡表示,此次获得贵州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接下来,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司法行政业务链条,找准结合点、着力点、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平安紫云建设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