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瀑乡安顺城
□伍永鸿
离黄果树大瀑布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城,名叫安顺。站在城区的烟墩山上,无风的日子,可以听到瀑布轰隆的咆哮声;有风的时候,可以望到瀑布飘腾的水汽。安顺城,正是云贵高原上知名的瀑乡。
安顺城位于贵州黔中腹地,是典型喀斯特地貌集中区上的一座山地城市。历史上它曾只是一个荒僻的村落,如今已成远近闻名的旅游城市。
记得第一次认识安顺城,是1980年的事。在城郊供销社上班的父亲,从老家将我带到单位,说领我进城见见世面。我们从宁谷镇坐上敞篷马车,颠颠簸簸半个小时后方进入安顺城区。马车穿过铁路桥洞,随即到达火车站广场。下车后,我跟着父亲步行进城,经过一个叫南关厢的集市,便进入了安顺南街。那时,安顺还是座小城,面积不大,人口也不过万把人。尽管如此,当时的安顺城正在拆除城墙往南拓展,修通了上至贵阳下到昆明的公路,并在南门外修建了火车站。
当天,父亲带着我在南街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黑白相片,这成了我对安顺城最初的记忆。那次进城,让我第一次见到了蒸汽轰鸣的火车,第一次见到了公路上穿梭的汽车,第一次见到了城里人匆忙的生活场景……
20世纪80年代末,我考上了中专——安顺农校,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学校坐落在城南的凤凰山麓,中专三年,我时常流连于安顺城的大街小巷。这座古老的山城内,孤寂地立着几座光秃秃的石山,有座山上耸立着一个白晃晃的石塔,纵横的街道与鳞次栉比的房屋分布在石山之间。大十字路口是整座城的中心地带,东南西北四条街在此交会,四街起点处分别是百货大楼、邮电局、新华书店和电影院。站在十字路口上,举目望去,四街尽是石墙石瓦的民房,临街皆开商铺,户户伸篷打伞、摆摊设点,路上推车叫卖声不绝于耳。
而在北街中段的桥面上,可见一条杂草丛生、时而断流的贯城河从西向东穿城而过。东面河床上横跨着几座年久失修的石拱桥,在云水之间摇摇欲坠。只有到南门外,方可见到久违的火车、汽车的影子。
参加工作多年后,我从偏远乡镇调到城郊镇上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成了安顺城腾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黄果树大瀑布是著名风景区,但安顺因城市建设和旅游设施落后,一度留不住南来北往的游客。所幸,围绕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个目标,安顺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城内虹湖景区建设中,搬迁湖边城中村、打造湖畔山体公园,人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终于用汗水浇成了“虹湖”这颗明珠。
安顺城还聚集着不少“老三线”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数万名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一直以来,都是安顺城市建设的推动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内大量的废旧厂区厂房影响着城市的形象。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它们被改造成了崭新的创意园区。
安顺历史文化厚重,孕育出“黔中屯堡文化”,同时也是红色文化集中区。红军长征经过安顺,城内曾经走出了王若飞等革命家。在中心城区,以王若飞故居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感召着来自各地的瞻仰者。那簇簇摇曳的青竹,常常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峥嵘的革命岁月。
以古文庙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街区则是石头建筑的集中地,石头的门石头的墙,石头的柱子石头的窗,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整个街区俨然一座石城大观园。对建筑艺术爱好者而言,兴建于明朝时期的安顺文庙是不容错过的。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石雕技艺体现着黔中地区高超的建筑艺术成就。
走在今天的安顺城,只见高楼林立,高铁机场一应俱全,交通四通八达。城内虹湖、娄湖水波荡漾,鹭鸟飞翔;贯城河清澈见底,沿岸桥阁如诗如画。
我和家人闲暇无事时,常常到广场上、虹湖边。高原上的安顺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十四摄氏度,是避暑的胜地。虹湖岸边的民宿里,游客更是摩肩接踵,安顺城成了“候鸟型”游客栖息的绿洲。
这些年来,瀑乡安顺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所辖的原国家级贫困县紫云和省级贫困县关岭、镇宁,数万脱贫群众易地移民搬迁进城、稳岗就业进城、医疗就学进城,安顺城超常发挥了“小马拉大车”的城市功能,带动了一个区域数十万贫困群众顺利脱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顺正打造一流旅游城市和建设千亿级省级航空产业城。
安顺,愿你的隆隆瀑声在明天更响亮!
(转载《人民日报》2023年05月29日第20版)
九溪村名探寻
□朱发猛
屯堡村落的名字一般都有来源:从历史文化、人文背景、地理位置及其他与屯堡相关的原因。比如云峰的吴屯,据说此地原是屯囤粮之地,守粮的军官姓吴,故名吴屯。尽管现在村里一户姓吴的都没有了,也没影响它叫吴屯;鲍家屯原来叫永安屯,后来鲍氏繁衍成屯里大姓,后改名鲍家屯;杨家关是古驿道上一个关口,据说原来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有士兵驻守,后来发展成村寨。这些村寨都符合屯堡村寨的命名规律,那么九溪村的命名是从哪方面来的呢?其实最早是叫大堡的,后来村寨发展演变为“九溪”。那么关于九溪一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最常说的,也是公认的说法是九溪原名九渠坝,是九条小渠汇聚成一条大河之意。
九条小渠汇成九渠坝之说常常引来许多人的追问:是哪九条小溪汇成?很多人认为根本就没有九条小溪,因此,这种说法不可靠。我对此说法很感兴趣,曾从花园、两所屯周围之地寻找过,也留意了安庄屯、狗场屯一带,参照村里流传下来的说法,取实弃虚,有了九条小溪的来源。
一溪为花园处。郑家屯处,猫洞、滥泥沟(现在叫兴隆村)之间等三处源头汇聚流经山岚、七眼桥之溪流。
二溪为农家坝、岩上庄附近发源流经河边坝、二铺场、马场桥归入七眼桥河之溪流。
三溪为(今安大厂后)孙家庄、砂锅寨、石龙湾、八角洞之溪流汇入七眼桥河。
以上三溪在七眼桥、左蒋段汇合流经三铺、鲍屯、小锅园、西陇。
四溪为水洞口发源流经村田坝流入山洞,再从地下冒出,过西陇汇入上三溪流经上摇车。
五溪为发源于砟塘河的地下水,流过田坝汇入上摇车河,流经下摇车汇入大龙潭。
六溪为发源于背陇坡经安庄屯、小寨地面流入大西桥。
七溪为发源于二官寨附近流经狗场屯、小寨、流入大西桥。
八溪为黑寨河流经江河村归入大西桥。三溪汇为一体流过马场。
九溪为发源于关帝庙,石板房中间的沙龙井、经卢家桥流过中所,与发源于平坝白云镇的汪家水井和吉昌隆(屯)小渠汇成一起流进马场河,注入大龙潭。
至此,九条小溪全部汇合,由大龙潭流经地下,从石坝村门前而出流归九溪村(前)。“九溪”一名为九条小溪汇聚之意,是有出处的。
但是,九溪之名果真如此而来么?有人有不同的说法。
另一种是从九渠坝之“渠”字应为“旗”字去说开的。旗是明朝屯军的编制之一,有总旗与小旗。《镇宁县志》云:凡日(曰)所、日(曰)堡、日(曰)屯、日(曰)旗、日(曰)哨皆为卫之属土。什么是卫呢?《明史·后法》云:“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县皆立卫所。”可见卫所为明的军事制度。卫大约5600人,辖前、后、左、右五个千户所。九溪既是屯堡村落,号称屯堡第一村,况有征南十姓进驻,称“九旗”是符合屯军历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误叫为“九溪坝”,后来直接叫九溪。这种说法的人也不少。
以上两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本上从形、物、历史文化方面推演了“九溪”一名的来源。在此仅是列举,并没作臆断,有兴趣的人可以再作考证,推敲,以此为抛砖引玉。
广州画家眼中的黄果树大瀑布
安顺处处有风景、时时有风情、四季皆锦绣。日前,“走进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粤黔协作——广州艺术家走进安顺系列活动在安顺开展,标志着岭南文化和黔中文化将以此为契机,互联互动,互融互通,让粤黔两地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真切感受文化的温暖与力量。
首站便来到安顺最负盛名的标志性景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广州画院7名画家作为首批广州来安艺术家代表,他们在五月的安顺,感受了风和日丽,天清气朗。
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是黄果树景区的核心景区,占地约8.5平方公里,内有黄果树大瀑布、盆景园、水帘洞、犀牛滩、马蹄滩等景点。
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宽101米,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徐霞客描写黄果树瀑布:“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在他所见的瀑布中,“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就逐渐被人们认为是中国第一瀑布。瀑布河水的流量,水小时只有几个流量,最大时达到1000多个流量。水大时,瀑布溅珠飞洒到100多米高的黄果树街上,两三里外能听到雷鸣般的响声。水小时,河水仍然分成4支,铺展在整个岩壁上,不失其“阔而大”的气势。
从南海之滨赴黔中之秀,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
在大瀑布下惊叹,到水帘洞中探幽,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风光让广州画家团流连忘返。首次来到安顺的广州画家刘晟说:“‘黄果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安顺的文化符号,生动呈现了人、文、景相交相融的壮美景致。”
画家们寻找乡村符号,体验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魅力,用笔墨与色彩勾绘安顺处处美景。
山壁之褐、青苔之绿、瀑流之白,秀美无比,画家们纷纷拿出画笔泼墨,得画稿数帧。“虽然是枯水期,但山壁上片片碧绿的青苔搭配由上而下飞溅的流水,更有一种秀丽之美。”站在滴水滩瀑布前,广州画家周丽萱说,用油画丰富的色彩来呈现此情此景,作品将更具冲击力与艺术性。
画家们相信,黄果树一定会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一定会打造成一流旅游城市,安顺旅游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春天。(文字图片整理 高智)《滴水滩瀑布写生》 □崔弥莱
《滴水滩瀑布写生》 □陈祖林
《滴水滩瀑布》 □周丽萱
《安顺滴水滩瀑布写生》 □冯苗
《贵州黄果树景区写生》 □崔弥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