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关岭自治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结合工作实际,早安排、早部署,严格落实防汛责任、狠抓隐患排查、强化监测调度等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工作人员对地质滑坡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
在断桥镇断桥村林场组地质滑坡灾害隐患点,该县自然资源局、断桥镇国土所与地灾点监测员对滑坡体裂缝点进行埋桩监测,通过卷尺测量裂缝间距的方式,了解滑坡体裂缝点地标位移沉降最新情况,并认真查看自动化监测设备运行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监测工作按照汛期1天监测1次,非汛期3天监测1次,降雨期间加密监测的原则来开展,遇到强降雨、山体发生变化和对隐患点情况无法判断时,都要组织群众紧急撤离。”断桥村林场组地质滑坡灾害隐患点监测员李朝芳说道。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入汛以来,该县自然资源局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抓,进一步落实责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规范化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抓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今年4月初便组织召开会议部署,印发方案和应急预案,压实各方责任,对46处隐患点和154处风险斜坡及全县县域范围内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排查,并且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建立‘一体五位’的防灾责任体系,落实‘人防+技防’的防灾措施。”该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景勇说。
工作人员对水库进行巡视
除了采取相关举措外,该县还进一步强化应急演练与宣传培训,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截至目前,关岭共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自动化监测点41处,张贴横幅65幅,涂刷永久性标语31条,共开展宣传活动102次,宣传覆盖9000余人次,同时组织开展4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避险演练,参与演练达2000余人次,实现演练全覆盖。
备战防汛,关键在防。在该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调度室内,工作人员通过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及时了解全县水情、雨情、雨量及水库水位等变化情况。
工作人员通过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及时了解全县水情、雨情、雨量及水库水位等变化情况
针对近期雨水较多的情况,该县水务局提前部署,科学安排落实防汛具体任务,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多举措落实防汛备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该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负责人陈国华说:“为了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我们首先是压实责任,对水库、山塘、山洪灾害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并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及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销号和整改。同时,严格按照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执行,加强人员值班值守、物资储备和对水雨情监测观测,对水库、水电站、山塘进行实时调度,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