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愚公”,在大山深处战天斗地…

2023-08-25 20:11:2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50多年前,在生机镇耿官村半边山组有这样一句话:半边山包包埂埂,要吃大米除非痛病……这句话道出了当地人的生活窘境。

从1970年起,14名村民带头上山,用了三年的时间,仅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5.2公里的沟渠,结束了半边山人世世代代水贵如油生活。
半边山天渠位于生机镇耿官村半边山组,全长5.2公里,悬于峭壁之上,是被当地人称为“生命渠”的引水渠。
行走在半边山天渠上,头顶岩壁,脚踩碎石,尽管外侧悬崖大多被生长的树木遮挡住,但依然让人胆战心惊。
“那个地方都是偏坡和岩石,非常危险,当时去挖的时候,是哪里站得了人就从哪里动工。”回忆起当年的修渠场景,77岁的刘启俊老人记忆犹新。

半边山组,顾名思义,是一个背靠大山的村民组。因受地形条件的制约,过去,村民们只能以种玉米为生,“有清水喝、有米饭吃”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
“看见其他地方的人都有大米饭吃,我们这里一年难得吃上一次,所以才下定决心要修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沟渠。”刘启俊老人说。

1970年,半边山组的14位村民自发组成一支修建队,开始夜以继日地修渠。没路挖路、有路开山,仅仅靠着钢钎、錾子、锤子这些简单的工具,一头扎进了大山。

艰巨的环境中,磕碰、擦伤是常有的事儿,为了消除大家的悲观心理,当时作为学习组长的刘启俊带着大伙儿学习毛泽东思想、合唱红歌,大家相互打气,下定决心势必要把沟渠修出来。
1972年,半边山天渠即将修通,半边山组的19位80岁以上老人不甘落后,希望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于是,一群老人组成“老愚公战斗队”,扛着锄头,在悬崖边上硬生生造出了100余亩水田。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半边山组的村民们也时刻谨记着老一辈的艰苦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幸福年代,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他们。”耿官村监委主任刘启中介绍说,当年,他八十多岁高龄的爷爷也是“老愚公战斗队”中的一员。
历时三年,全长5.2公里的半边山天渠终于建成,清澈的泉水顺着高山流入农田、流向老百姓的家门前。

1990年,为了便于沟渠的维护使用,半边山天渠又进行了硬化改造,从起初的黄泥沟变成了水泥沟,解决了老沟渠常年堵塞的问题。

如今,半边山天渠依旧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清泉汩汩流淌,不断润泽着附近村民。
“沟渠修通以后,我们有了灌溉能力,也发展了很多产业,目前有水稻20余公顷、柑橘13余公顷、桃子和李子20余公顷,每年都会给附近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刘启中介绍说,半边山人对半边山天渠的感情不仅限于此,今后,他们还想把半边山天渠打造成景点,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能见证这一绝壁引水的奇观。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