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迭新促进度 项目建设战犹酣——走进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

2023-09-13 23:32:30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索岭大山,重峦叠嶂。在关岭自治县的茫茫群山之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列阵,仿佛为山川披上了“甲胄”,它们终日迎阳沐光吸收着光与热,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点亮千家万户。

图片

       建设中的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

  从2017年到2022年,关岭在五年间共建成光伏电站13座,光伏发电产能从最初的5万千瓦增长到总装机184万千瓦;今年,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场站——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落地并投入建设,无疑为该县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添了全新活力。

  日前,记者走进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地,直击延绵大山里的光伏项目建设现场。


大规模光伏项目为新能源发展“添势”

  作为目前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场站,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不仅投资大、占地广、容量高,在选址上也颇为“特殊”。

图片

      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效果图

  “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为48.28亿元,装机容量1330MWp,占地约2万亩,选址用地集中连片,横跨了该县沙营、岗乌、永宁、新铺4个乡镇,是目前贵州单体规模大的光伏项目。”盘江新能源发电(关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昌海表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13.2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标煤约40.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1万吨。

  早在2021年,该公司便来到关岭开展前期实地踏勘和选址工作,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光伏+石漠化治理”为理念,将项目用地确定在关岭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石山区、荒山区,最大程度挖掘利用其价值,让无人问津的石山荒山逐渐蜕变成聚能发电的“新能源基地”。

图片

      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用地选定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石山区、荒山区。

  今年7月,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8月,项目全面动工,每日投入上千名工人建设,两月时间总工程进度便已完成约20%。

  “十四五”以来,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提出“三县一中心”发展目标,其中打造“清洁能源大县”便是将光伏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首选产业,而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的落地投建,则为该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添势赋能”,使迈向“清洁能源大县”的目标跃进了一大步。


无人机吊装运输为山地项目建设“添翼”

  “嗡嗡嗡……”在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盘旋起飞,一根绳子瞬间被拉得笔直,下端紧扣着的光伏板随之升空,一番掠空穿云跨山越岭后,光伏板又随着无人机缓缓下降,陡坡之上两名施工人员扶板解扣,开始着手安装。

图片

      运用无人机吊装运输技术,为山地项目建设“添翼提速” 。

  “每块光伏板长2.3米、宽1.1米,天气好的情况下每架无人机每天能运输160块至180块光伏板。”在项目施工地,一名工人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向记者介绍着。

  地处高山,坡陡崖峭。在复杂的地形地势上施工是该项目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难关之一。此前在山坡上运输光伏板,主要靠人力背运,效率低、成本高,不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还容易损坏光伏板,十分影响工程进度。如今,无人机吊装运输技术的投入使用,在突破了地形限制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图片

无人机正在吊装光伏板

  “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所在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坡高、地势陡、落差大。为了提升工程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我们引进无人机吊装运输技术,为山地项目建设‘添翼提速’。”高昌海说,之前运送一兆瓦光伏组件需要8个人,而现在采用无人机吊装运输后,只需要2个人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量。

“鱼龙”造型为光伏旅游规划“添景”

  当大山与光伏“邂逅”,会擦出怎样的发展“火花”?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的“鱼龙”造型和“光伏+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以山川石岭为底,以光伏板做骨,一条长达12000米,由230万块光伏板组成的形似两亿年前的晚三叠纪古生物“鱼龙”随着工程的实施,在关岭的大山之上逐渐成形。未来,它将带给人们独特且震撼的视觉体验。

图片

安装好的光伏板

  在该公司去年进行项目科研时,了解到关岭化石群是全球晚三叠纪独一无二的海洋生物化石库,而在众多宝贵的化石里以“鱼龙”最具代表性,便产生了将光伏项目打造成“鱼龙”的构想,并于今年确定实施。

  该公司利用光伏场区265个方阵、周边的地形地貌和覆盖区域的村寨、高速公路、山体、场区道路两侧构建文化元素景观,打造“鱼龙”光伏小镇。其中,“龙身”由光伏阵列组成,“龙头”为具备综合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的永宁古镇,“龙脊”“龙尾”为高铁、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走廊,“龙心”为新能源研学公园,“龙足”为新能源衍生产业集群和自然保护地休憩体验中心,“肋骨”则是一条条自然形成的河谷与沟壑。

  “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光伏项目结合地方元素特色,在建设初期公司便做出了远景规划,把‘光伏+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落到实处,从而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昌海表示,整个项目预计11月底首组并网发电,12月底确保40万千瓦,力争60万千瓦并网发电,届时不仅能够推动当地“清洁能源大县”的发展目标进程,还能有效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顾宇 二审 李隽 三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