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壮大畜禽产业 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5-05-18 22:19:35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引进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内优质养鸡民营企业入驻。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壮大肉鸡产业规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引进龙头企业,构建全链产业体系
  5月15日,走进位于板当镇小寨关村的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鸡苗培育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刚孵化出的鸡苗进行防疫处理。紫云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谭召军介绍道:“这里是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的种鸡养殖场,培育出的鸡苗将被运往各个肉鸡养殖场。”

工人们对刚孵化出的鸡苗进行防疫处理

  近年来,紫云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先后引入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紫云德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如今,紫云已形成集种鸡养殖、鸡蛋孵化、鸡苗培育等环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肉鸡产业格局。
  紫云创新采用“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八统一”合作机制,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鸡苗供应、统一饲料供给、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回收、统一产品销售,充分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经过数年发展,以板当镇、猫营镇为核心产业区,辐射全县各乡镇的产业集群已然成型,实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有力推动全县肉鸡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紫云德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已建成108栋标准化鸡舍,单批饲养规模达70万羽,年出栏量200万羽。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则建成投产年存栏35万套种鸡厂、年孵化4000万苗鸡孵化厂、日交易量10万羽优质肉鸡分拣中心以及年产18万吨饲料厂各一座,并发展133栋标准化鸡舍,单批饲养规模160万羽,年出栏量可达480万羽,实现了从饲料加工、种源供应、肉鸡饲养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聚焦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效
  紫云围绕“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目标,全面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养殖水平。

洛麦村肉鸡养殖家庭农场

  谭召军表示:“我们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完善良种繁育和代养体系,紧密衔接种鸡场、孵化场等产业链前端,同时配套建设分拣中心、质检中心,优化冷链物流和配送体系,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升级产业体系,助力生态家禽养殖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迈进。”在龙头企业带动下,2024年,紫云全县生态家禽存栏295万羽,出栏832.11万羽,禽蛋产量达1206吨。
  紫云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产业,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团队,实行技术团长包乡镇、技术骨干包企业、技术成员包村的网格化服务模式,确保科技服务全覆盖。此外,紫云建立健全科技合作服务平台,整合全县农技培训机构,开展针对生态家禽产业农技人员和“土专家”的专项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市场、爱产业、会服务”的专业化科技队伍,为家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肉鸡质检运销点

  在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方面,紫云积极搭建农校对接、农企联盟、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等平台,全方位宣传推广紫云绿色优质农产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市场消费格局,切实保障生态畜牧家禽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有效益、稳增收” 。
  凝聚发展合力,实现多方共赢
  紫云通过合力扶持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培养专业人才、联农带农富农等举措,持续为生态畜禽业发展赋能。
  谭召军说:“我们实施生态家禽家庭农场主体培育工程,将其纳入‘村社合一’资产并轨管理,明确‘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代养场管理人’的‘管带养’主体地位,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谁来管、谁来带、谁来养’的关键问题。”紫云聚焦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和带动增收三个环节,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四项原则,开展涵盖产业生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财务规范管理、市场销售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等五类培训,为畜禽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养殖户查看鸡苗

  紫云始终坚持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富农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户增收平台,建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地位和收益,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的内生动力。
  “紫云依托龙头企业引领,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龙头带动’模式,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家禽产业,并推广‘1220’模式(即1户农户代养2条单层鸡舍,户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带动137户农户年均增收20万元。”谭召军说,此外,通过财政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建成的养殖大棚确权给村合作社,村合作社将大棚流转给企业,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构建的鸡苗培育、肉鸡养殖、分拣销售、饲料加工等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固定工人和养殖户增收,还为大量群众提供临时用工岗位,助力群众就近务工致富 。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宋爽 二审:吴丹 三审: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