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关岭自治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在落实防汛责任、狠抓隐患排查、强化监测调度等各项防汛措施上持续发力,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位于该县自然资源局的地质灾害应急值守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查看辖区各隐患点的情况,一旦隐患点出现裂缝、坍塌、土质松动等突发情况,监测设备会立即自动向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发送预警信息,为指挥中心核查险情、组织群众撤离、设立警戒提供了极大便利。
该县地质灾害应急值守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各隐患点情况
“进入汛期后,我县在落实‘一体五位’地质灾害防灾人员的基础上,管好用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的综合成效。”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中心负责人罗忠坤说。
该县应急管理局作为防汛“主力军”之一,连日来积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组成检查组,先后深入辖区花江镇元林村、白泥村和永宁镇云峰村、团圆河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斜坡和山洪灾害危险区以外的临水临崖、高边陡坡和地质不稳等风险部位进行细致摸排,查看风险点周边环境及边坡陡坎处是否有裂缝、坍塌、土质松动等情况,并与当地政府协商处理办法,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障村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该县应急管理局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细致摸排
“我县防汛工作主要围绕汛前业务培训、汛期隐患排查和部门联动联防三个方面展开。在防汛期间,我局将与自然资源、水务、气象等部门加强联动会商,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极端天气下强降雨的情况。”该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龙介绍道。
自入汛以来,关岭自治县严格落实13名县领导包保乡镇(街道)、151名乡镇(街道)领导包村制度,在辖区查明登记5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39处风险斜坡、19处山洪灾害危险区,该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指导属地乡镇(街道)制定相关转移避险方案,明确包保到人。同时,着力开展汛前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338处风险点,发现安全隐患69个,已整治69个,并组织各乡镇(街道)防汛抗旱工作负责人、县水务局水库管理人员、县矿山救护队中队队员等50余名基层业务骨干开展防汛抗旱业务培训和器具实操。
该县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充足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抢险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抢险物资储备种类,关岭自治县应急管理局结合灾害特点,认真落实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目前,该县乡两级储备棉衣、棉被、帐篷等各类救灾物资38种23508件(套),价值614.6万元,能够满足一次性紧急转移安置1200人;储备复合气体探测器、小型排水抢险车、远程供水管线车、后勤保障车辆、风力灭火机、割灌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担架等41种812辆(台、套、件),价值1056万元,而针对如粮食、方便面、面包等不宜长期存放的物资,则采取协议储备供应,与相关超市、粮油公司等签订供货协议。
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抓实抓细汛期安全工作,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和对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测,全力做好应急防汛和抢险救灾相关准备,最大限度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实屏障。同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情况,确保责任不脱节、防控无死角,并进一步完善各环节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措施,做好救援准备,确保遇见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安全处置。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