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会上,一批表现卓越的民营企业和杰出民营企业家受到表彰。其中,安顺市成威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安顺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安顺市成威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电子通信器件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生产商,这家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从深圳入驻安顺经开区的企业,经过十余年深耕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业务板块已从最初的磁性元器件生产拓展到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大健康等领域。先后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诚信示范企业、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等众多荣誉
车间内的精密设备
走进该公司电子元器件生产车间,一排排精密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指尖翻飞间,包胶、测试、印字等工序行云流水,一个个精细的元器件生产成型。
安顺市成威科技有限公司展厅
“我们的竞争力源于‘双轮驱动’战略,从元器件设计到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全链条自主可控。”成威科技副总经理刘培宁在企业展厅中介绍,十余年间,成威科技将业务触角从基础磁性元器件,延伸至智慧停车、智慧照明、智慧零售、智慧大健康四大领域。目前企业持有6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智慧停车领域就获得近20项关键技术专利及30余项软件著作权。
品质部生产线工人正进行产品质检
数据印证着转型成效,如今,在全国20多个省份实施的智慧停车项目服务用户超3800万;省内完成的50余个智慧照明项目改造路灯近十万杆,实现路灯系统远程化、集中化管控。其搭建的“小威智汇”平台,已整合贵州农特产品、大健康商品等3000余种,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网络。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威科技高度重视创新和研发工作,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我们团队是典型的‘专业交叉’组合。”成威科技品质部主管何杰表示,2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涵盖通信工程、整机制造、物联网、AI建模、软件开发甚至中医理论专家,使企业能快速响应创新需求,将通信技术与AI算法跨界应用于中医健康管理,首创的AI脉诊系统已进入数百个社区家庭。
工人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车间内作业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近三年,成威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8%以上。去年专项设立关键技术攻关基金,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助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安顺市成威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大楼
“从元器件设计到系统集成全链条自主可控,使关键器件成本比同行低20%。”刘培宁算起了技术账。在电子通信器件制造端,企业保持磁性元器件技术优势;在应用端则聚焦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开发,形成“制造根基+应用突破”的独特模式。构建的数字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便携检测设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可应用于智慧健康领域,新近启动的“垂直行业大模型”研发计划,将聚焦AI大健康和智慧出行场景。
AI智慧脉诊系统及穿戴设备
成威科技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注重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已为安顺当地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涵盖研发、生产、管理等各领域。在生产车间,成威科技生产部部长谢小莉正指导新员工操作设备。“8年前我还是普通操作工,现在成长为基层骨干。”她笑着说,“月薪5000多元,厂区和工作环境非常好,还提供免费午餐和住宿,‘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工作生活都非常满足。”
从方寸之间的磁性元件,到惠及千万家庭的智慧生态,成威科技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深耕市场,持续拓展业务板块,由传统电子企业拓展智造新赛道。“我们正向全国征集合作伙伴,共建AI中医健康生态。”刘培宁表示,将重点加速推进“垂直行业大模型”研发,聚焦AI大健康、城市智慧出行等高价值场景,助力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