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会上,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爱明荣获“安顺市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
获此荣誉,包爱明备受鼓舞:“这份荣誉是对我和南山婆团队扎根安顺十四年奋斗的肯定,公司将继续坚持‘因善成膳、以膳传善’理念,以非遗传承+科技创新破局,让世界爱上‘贵州酸’”。
包爱明在进行酸汤实验
2011年,南山婆膳食技艺非遗传承人包爱明带领团队从东海之滨奔赴黔中大地。初到安顺,她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率先将酸汤引入南山婆实验室,将南山婆膳食制作技艺与600年屯堡酸食技艺“双非遗”深度融合,依托现代食品科技创新,推动传统酸汤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数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开启了一场传统美食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之旅。
南山婆酸汤标准化数智酿造车间
在包爱明看来,要让贵州酸汤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必经之路。而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破解酸汤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为此,南山婆团队坚持非遗传承+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数智化酿造技术,精准靶向调控酸汤品质与风味。团队创新应用“植物+物理”多级保鲜技术,实现产品不添加化学防腐剂,精准掌握酸汤黄金发酵周期及最佳风味节点,建成“一键酿酸汤”智能生产线。这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统一风味,更解决了传统工艺“看天吃饭”的不稳定性,突破传统酸汤低效生产方式和品质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南山婆酸汤原料生产线
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南山婆深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及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了全国唯一的贵州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9大科研平台。通过院士团队等专家的高端赋能,公司在多个关键领域不断产出科研成果、实现科技突破,显著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包爱明介绍道:“我们通过科研创新集中破解了行业共性难题,产学研协同模式加速了技术突破。例如,酸汤产能已从最初的小批量生产到如今规模跃居全国首位。未来,要让酸汤成为像‘贵州茅台’一样的优势产业。”
南山婆酸汤系列产品
如今,南山婆累计主持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拥有专利80余项,并获得食品安全全球标准BRC“A级”认证、IFS等国际食品标准认证及全球190余国的出口资质。这些高标准认证如同“通行证”,让全球消费者对贵州酸汤品质形成统一认知,助力区域特色升级为国际品牌。
产业发展的同时,包爱明始终心系乡村振兴。贵州生态优越、果蔬原料丰富,但农户常面临优质产品销路不畅的困境。包爱明表示:“保障农户专注种植优质原料,企业收购优质原料便能生产更优产品,消费者获得健康美味的优质美食,复购率更高,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又能带动农户增收与地方经济发展——这实现了农民、企业、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南山婆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
基于此,南山婆创新推行“产业驱动、产销联动、持续带动”模式:提供优质种源、种植指导、上门收购,并将就业岗位送到百姓家门口,助力易地搬迁户转型为产业工人。目前,该模式已辐射带动3000余户、1万多名群众稳定增收,园区生产车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回顾南山婆的发展历程,始终以“初心、精心、匠心,品质、品味、品牌”的“三心三品”精神为内核。包爱明表示,企业将持续坚守品质与创新“两条生命线”,严控产品质量,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聆听市场声音,拥抱年轻人创新潮流,让产品走向全球,向世界展现中国酸汤的独特魅力,实现“让世界爱上贵州酸、爱上中国味”的愿景。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