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些年,贵州始终牢记嘱托,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如今,在多彩贵州大地上,处处是画、步步皆景,绿色有机成为贵州农产品的靓丽标签、绿水青山成为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在贵州变成现实。
黔东南州黎平县森林面积304976.92公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3524.88万立方米,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黔中高原东南缘和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公园由黎平县境东北部的东风林场、太平山和平甫侗寨三大景区组成,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2.75%。
为此,黎平县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对全县森林实行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管护责任,认真开展“打非治违”“清风行动”等工作,狠抓林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保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林下蜂箱
站在山间俯瞰,只觉万千林木汇成墨绿色的海洋。靠山吃山的黎平人,正以智慧向自然 “掘金”。
近年来,黎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做优“林下+”,助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2024年,黎平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完成110.16万亩,综合产值达23.44亿元;2025年,计划实现产值24亿元以上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这片9万亩的阔叶林可是宝库,乌桕树、上百种果树在这里生长,为蜜蜂提供了绝佳的采蜜环境。” 黎平县德顺乡平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潘启幸望着漫山绿意,他只觉地处太平山腹地的平阳村充满了希望。
黎平县德顺乡平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潘启
作为贵州省生态乡镇、森林乡镇之一,德顺乡立足境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发利用林下广阔空间发展林下经济。2024年,全乡发展林下养蜂1.344万箱,为群众带来了1300余万元的收入。
平阳村合作社养蜂技术员邹增远便是其中的先行者,8年前他就盯上了这片“蜜库”。“我们祖辈都有养土蜂的传统,这里的百花蜜带着独特的山野清香。”说话间,他挖出一块蜜,晶莹剔透的蜂蜜浸着香甜。
从初出茅庐的“养蜂新手”到如今的技术专家,邹增远的蜕变经历了年月。“蜜蜂很勤劳,但是养蜂人得比它们更勤快。”他感慨道。
夏蜜
“正宗土蜂蜜花香味浓,入口微酸,甜而不腻。”潘启幸轻轻割下一块蜂巢,琥珀色的蜜汁缓缓流淌。
凭借这份独特的风味,平阳村的百花蜜已积累了数百名固定熟客。为扩大产业规模,村里自2023年起启动“万亩林蜂”计划,截至目前,每年可取蜜2500斤左右。
“我们目标是三年内发展1万箱蜜蜂,让太平山的花蜜走向全国市场。” 潘启幸说,为此村里吸纳32户散户参与养蜂,邀请邹增远开展养殖培训,通过创新蜜蜂养殖模式、加强技术服务指导、严格把控质量关、品牌化销售等措施,不断延伸产业链,扎实推动精深加工,着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在竞争激烈的蜂蜜市场中,平阳村正以“原生态”的好味道开辟出道路。
“我们守住的不仅是蜂蜜的味道,更是对自然的敬畏。”邹增远望着穿梭不息的蜂群,道出了养蜂人最朴素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