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新寨村驻村第一书记章孟邱的“任期”即将结束,马上要告别山村回到县城的她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考上了公务员,我再离开了,村委的工作放心不下;答应乡亲们要把通村路扩宽些,我还没有兑现;前几天才计划准备尝试电商渠道帮村里的小黄姜产业拓宽销路、提高单价……”这一件件村事民事、大事小事汇成了压在章孟邱心里的六个字“舍不得、放不下”。
工作中的章孟邱
给家人打电话解释,向单位写“连任”申请,辗转难眠后的章孟邱决定留在新寨再干两年!
章孟邱与新寨村的缘分始于2018年,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她主动申请担任脱贫攻坚网格员,下沉到基层,助力新寨村脱贫摘帽。
“正是经历了脱贫攻坚战的洗礼和历练,才让我积累了许多基层经验,这为我今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章孟邱说道。
2023年,章孟邱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再一次来到新寨村,从原先只用管好“一亩三分地”的网格员,到如今需要统筹规划全村发展的“领头羊”,她的心里虽有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为民谋福祉、为村求发展的拳拳之心。
“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唯有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这是章孟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开展驻村工作的“诀窍”。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章孟邱便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为行动指南,每天坚持走村串户,每周对重点户进行遍访,了解群众生活、生产上有哪些困难,对村委工作有无意见,对村中发展有何建议,她认真倾听,详细记录,两年下来写了3本厚厚的“民情日记”。
章孟邱(中)下组开展走访工作
章孟邱把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主要抓手,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政策知晓度,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资金申报流程等内容开展专题学习,并要求青年村干部每周轮换领学后要谈感悟、谈心得、谈举措。同时,她还着手建立“群众需求台账”,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项群众诉求;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推行“党员代办员”制度,主动为群众提供代缴水电费、代寄快递、代办医保报销等便民服务;针对村里的独居老人、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组织党员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坚持每月上门走访帮扶。
章孟邱(右)到群众家中走访
自2023年以来,在章孟邱的带领下,新寨村党员干部累计服务群众超200人次,切实解决200余件民生问题,群众诉求解决率达100%,让群众感受到真心关怀和贴心服务,使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亲密、紧密。
“新寨村处于一个山坳里,5月到10月的汛期易涝,11月至来年的4月又会发生季节性干旱。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新寨组、郑家院组和帮得组的群众用水依旧会受季节性干旱的影响,此外,村里的排洪沟出现了渗漏,导致村里的主干道每逢雨季就会发生内涝。”章孟邱告诉记者,新寨村“旱”和“涝”这两个问题是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当地群众反映次数最多、期盼最大的事情。
为了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糟心事”,章孟邱积极协调东西协作帮扶资金、驻村工作经费和水务、交通等部门,为新寨组、郑家院组和帮得组修建、修复蓄水池4个,让118户562人不再受季节性缺水的困扰,并打井钻水,实施600米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现全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在防洪排涝整治方面,她争取到污水治理资金25万元,修复村里760米排洪沟,整治3处积水路段,村里龙头山地界的200亩土地内涝和村主干道雨季严重积水彻底成为了“过去式”。
该村修复后的排洪沟
“我爱人原先股骨头坏死,从医院回到家里,章书记多次带着营养品看望,病好之后又推荐她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让我们不再为生计发愁。”在知道章孟邱将继续留在村里,当地村民韦国珍十分高兴,言语之间满怀感激。
新寨村有50多年的种姜历史,是坡贡镇最先种植小黄姜的村寨之一,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种植有小黄姜,目前该村小黄姜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往往农户刚种下姜种两三个月,就有商贩到村预订。
随着小黄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有限的土地已无法满足农户的发展需求,章孟邱针对新寨村群众喜种姜的特点,创新“双培双带”模式,以“党建+产业”为发展方向,积极动员该村党员韦永才、朱华美等多位种植能手前往兴义、六枝等周边县区流转土地,精心打造小黄姜示范基地,成功带动50余户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打破了土地限制。同时,着重培育该村种植大户韦明福,使其从技术能手成长为预备党员,蜕变为复合型骨干人才。
今年7月1日,安顺市召开“七一”表彰大会,章孟邱荣获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她多年驻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她的鞭策。
章孟邱表示,将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以党建为引领,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将新寨村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和谐的和美乡村。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