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河畔,青山叠翠;碧水潺潺,飞鸟掠影。
作为贵阳水源地红枫湖的上游支流,邢江河曾面临生态退化风险,如今却成为安顺生态旅游发展典范,其转型密码何在?
邢江河浪塘村河段风光
“生态为基,发展为要”。西秀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筑牢生态保护治理本底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通过推动生态旅游升级、文旅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实现了邢江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统筹推进,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财富。
生态筑基——从水源保护到国家湿地公园的升级
邢江河是安顺的“母亲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绵延约80公里。她滋养两岸沃土,造就了流域内“山里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生态地位举足轻重。
邢江河湿地公园
守护母亲河的碧水清波,是安顺的重要使命。2013年12月,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公园始终秉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理念,系统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历经五年建设,于2018年12月成功通过国家验收,2019年1月正式授牌。这不仅实现了从水源保护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升级,更有效保障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
该湿地公园地处西秀区东北部,覆盖大西桥镇、旧州镇、黄腊乡、刘官乡4个乡镇。公园总面积601.2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486.6公顷,湿地率高达80.9%。
邢江河湿地公园
为强化保护管理,西秀区制定了《邢江河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邢江河湿地公园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同时,严格推行河长制,按照“一河一长、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原则,建立了由省、市、区、乡(镇)、村五级共39名河长组成的责任体系(省级1名、市级2名、区级9名、乡级9名、村级18名)。各级河长管护范围与职责明确,通过建立“问题、目标、任务”三张清单,落实“一河一策”精准管护措施,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责任网络,有效保障湿地生态安全。
绿色守护——邢江河流域环境治理见成效
为将“浊水”变“清流”,西秀区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治理邢江河流域村寨污水。此举显著改善了河流水量与水质,确保一级A标净水汇入主河道。
游客游览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体验馆
在严控污染、巩固治理成果的同时,西秀区大力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通过建设农业生态园、推进河道绿化、打造荷花田等项目,有机融合湿地植被恢复与景观提升,进一步优化邢江河湿地生态景观,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夯实基础。
这些举措丰富了湿地生境和植物种类,增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发展。2013年,东南亚候鸟钳嘴鹳首次现身东屯乡;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包括钳嘴鹳在内的众多鸟类纷纷择此栖息。如今,成群的钳嘴鹳已成为邢江河生态向好的生动例证。
生态转换——打造文旅发展新高地
站在旧州镇浪塘村石桥上远眺,邢江河岸蜿蜒,绿意葱郁。盛夏时节,却无酷暑烦扰。随着酷暑席卷全国,赴西秀区“觅清凉”的外地游客激增。邢江河畔避暑景点人气高涨,周边酒店、民宿预订爆满。无论是在历史悠久的旧州古镇,还是在山水相依的浪塘石板桥上,游客们随处可见,尽情享受着安顺21℃的清凉。
生态优势不仅吸引了避暑人群,更催生出丰富的文旅业态。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体验馆内,沿河滩采集水样、近距离观察珍稀水生生物标本、沉浸式体验萌宠喂养、在河岸展开绿野寻踪……一系列生态研学活动火热进行。
旧州古镇地戏展演
“没想到这里能看到这么多野生动物样本,还能亲近小动物,这趟生态研学太值了!”游客黎靖宇的赞叹,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文旅活力的另一见证。“客房得提前一个月订!20间房基本被湖南、重庆、四川的家庭游客包圆了。”浪塘村山居原舍民宿负责人李凤艳介绍,她2023年4月创办民宿时仅改造了10间房。眼见避暑客流激增,她迅速完成剩余10间改造以满足需求。依托凉爽气候、优美环境、便利区位与优质服务,浪塘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村已有20余家民宿,且仍有村民正加入改造房屋。
旧州客栈
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促进就业并重,充分利用湿地景观、屯堡文化、布依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夏季避暑旅居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惠及民生。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围绕建设、生活、生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旧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吴小珮介绍。通过完善绿化及环卫设施,推动环境治理与民宿经济深度融合,旧州镇有效提升了避暑吸引力。今年以来,该镇持续提升邢江河流域30余家精品“绿色”民宿,5月至今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常住(超15天)避暑游客超7000人。
如今的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游人沿河赏景垂钓、漫步纳凉;或入住农家客栈,体验迷人的布依风情,聆听悠远的屯堡传说……在生态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生态,这个景色别致的美丽湿地正以与河流共生共荣、保护与发展和谐并进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