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甜蜜事业”更甜,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记“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卢丹

2025-09-25 01:48:29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9月19日,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卢丹获评“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金秋时节,走进镇宁六马镇致富村,青山连绵,碧水悠悠,漫山果树郁郁葱葱。村容整洁,道路平坦,房屋错落有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致富村的现在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出来的。”卢丹感慨道,从“徒有其名”的贫困村到名副其实的小康村,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山村到“黄金”果覆盖的产业旺地,在卢丹的带领下,这个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寨,书写了民族团结促发展的生动答卷。

工作中的卢丹

  2018年年底,20出头的卢丹接过老支书的接力棒,成为致富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彼时的致富村,全村452户1806人中贫困人口135户531人,贫困发生率为29%。村党组织涣散,村干部凝聚力不强。有的村干部家里种了李子,熟了就整天往地里跑,村民办事常常扑空。

  “村支书干不好挨骂,干好了也容易被挑毛病,落埋怨,还得罪人。”亲人劝她。可卢丹心里念着:“有些事必须有人做,还得做好。”然而因为年轻资历浅,部分老干部“不买账”,村委工作进展缓慢。

卢丹向各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村子要发展,首先得把人心拢起来。”卢丹从自身做起,主动接过村委干部撂下的担子,耐心接待每一位办事群众。2019年10月,许荒组突发地质下沉,凌晨1点接到电话的卢丹,冒雨徒步6公里赶到现场,紧急转移25户48人,随后搭帐篷、守夜巡逻,“早晚点名、定期排查,绝不能让一人遇险。”她的恪尽职守慢慢打动了大家:“小卢支书虽然年轻,却比谁都能扛事。”

  她推出党员“积分制”管理,按“政治学习、遵守纪律、品德优良、发挥作用”四方面设分,正面行为加分、负面行为减分,每月公示接受监督。“红黑榜一贴,谁干得多、谁干得少,一目了然。”卢丹说,村干部们积极性被点燃,村委从“各行其是”变成“拧成一股绳”。

  对群众,卢丹摸索出“亲情工作法”:“赶人情”多走访,全村每个人的情况她烂熟于心;“多留心”大小事,提前介入避免纠纷;“常交心”解心结,村里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她常陪留守老人聊天,给他们温暖陪伴的同时把党的政策送到家。

卢丹在田间了解产业情况

  “全村团结一心,发展才有希望。”卢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个多民族聚居村寨,曾常因土地争议、日常琐事起摩擦。为化解分歧,卢丹牵头成立“民族团结议事会”,推选各族骨干担任联络员,将“互帮互助、和睦共处”郑重写进村规民约。充分利用布依族传统习俗,在节日期间召开群众大会,传达政策、商议村务,让大家“有事好商量”。

  “修建芭蕉林组的机耕道时,村民大会上统一了支持意见。施工中,有村民因李子树受损要求赔偿,村委会依据会议记录,其他村民也出面做证劝解,工程顺利推进。”卢丹说,这正是团结的力量。

  矛盾减少了,心齐了,各族村民成了一家人:村民李某与其兄长十多年的纠纷,经大家调解当场和解;苗族杨大叔家水管破裂,布依族潘大哥连夜带人修复;黎族种植户国大哥精通修剪技术,主动教给汉族年轻人……这样的故事在村里已成为常态。

卢丹在采摘蜂糖李

  人心聚,产业兴。致富村地处打帮河下游,亚热带地热河谷气候得天独厚,却因“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限制和交通闭塞,长期“守着青山饿肚子”。村民们种芒果,辛苦一年收获的果实却因布满斑点,导致收购商往往摇头就走。“一斤只能卖1.5元,连成本都不够。”果农王明志曾心灰意冷想砍树外出打工。

  卢丹决心改变这一困境。她扎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奔波镇里参加农业培训,先拿自家芒果做试验,当年结出的芒果便“色泽鲜艳、果皮光滑,像打蜡了一样”。

  实验成功后,挂果季的卢丹家芒果地,总摆着小板凳。她现场教学,手把手教村民修枝、套袋、防虫,还定期回访修正技术。她又协调专家进村培训,培养“田秀才”“土专家”,传授蜂糖李、芒果的种养护及采存销技能;挨家挨户动员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留村创业,让致富能手做示范;引导村民种植柑橘、枇杷等水果和蔬菜,实现“一年四季有收入”。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家蜂糖李个头大、口味甜、外形好,现在镇宁蜂糖李声名远扬,销路根本不愁,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致富村农户郑富明笑着说。种植大户龚万昌将自家芒果丰收的视频发上抖音引来不少收购商主动“加好友”谈合作。

  如今的致富村,各族群众手挽手奔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6500亩蜂糖李,2000亩四月李,1800亩芒果等果林连绵起伏,注册的“致富有李”品牌线上线下热销,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万余元。“以前愁卖,现在果商提前半年预定。大家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小车,回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面对“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卢丹眼神坚定:“我们要继续提升种植技术,搞标准化种植,绿色发展。探索林下套种,打造好品牌,让‘甜蜜事业’更甜,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张家晨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