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省医月饼再度成为市场“宠儿”,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承载着节日心意的包装盒,均出自位于安顺高新区的贵州智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探寻“小盒子”背后“大发展”的故事。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数十台注塑机正高速运转,颗粒状原料倒入料口,经高温加热、模具塑形后一次成型,一只只一次性餐具刚从机器中脱出,便被机械手臂精准抓放至传输带,源源不断送往打包区域,整个流程高效有序,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高速运转的生产机器
“从8月底开始,我们就开启了‘加班模式’,全力保障省医月饼包装盒的生产订单,预计到9月底生产周期结束,一个月内要完成100多万个包装盒的生产任务。”该公司经理叶青松向记者介绍,依托过硬的生产实力,公司不仅拿下了省医月饼的包装订单,产品矩阵也在持续扩容。目前,智盛科技已建成4条全自动生产线,配备79台专业注塑机,主打各类规格的一次性塑料打包餐盒及刀叉勺等产品,凭借稳定的品质和及时的交付能力,产品销往四川、云南、湖南、重庆等周边省市,市场版图不断扩大。“去年公司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市场不错,预计能够实现4000万元。”叶青松补充道。
谁能想到,如今产销两旺、声名渐起的智盛科技,十余年前只是一个仅有四五名员工的“小作坊”。“2015年我们刚入驻安顺高新区时,条件特别简陋,租的是红湖厂的一间老仓库,占地面积只有几亩地,生产设备也只有5台。”叶青松的思绪回到创立初期,“但我们始终憋着一股劲,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慢慢积累了一批稳定客户。”
忙碌的生产车间
随着市场需求逐渐扩大,2019年,智盛科技第一次迎来“扩容”,搬迁至贵州林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空闲厂房,生产面积扩至5000多平米,机器增加到39台,迈入了规模化生产阶段。2022年底,为匹配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公司再次搬迁,厂房占地面积达40余亩,员工规模也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60余人,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三次搬迁,每一次都是新的‘升级’,而这背后,离不开高新区管委会的‘硬核’支持。”叶青松坦言,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敢闯敢干的“定心丸”,“每次提出搬迁需求,管委会工作人员都会积极帮我们筛选合适的厂房、协调租赁事宜,从手续办理到水电接入,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生产经营中遇到任何难题,只要我们提出来,他们都会积极对接解决,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生产、谋发展,不用为琐事分心。”
摆放整齐的产品
从2015年入驻至今,智盛科技已在安顺高新区扎根十余载,与园区结下了深厚情谊。“前段时间,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好了地块,交了定金准备建厂搬迁,最后还是舍不得离开高新区,放弃了那边的规划。”叶青松表示,管委会的用心服务是公司选择留下的核心原因,而且安顺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路网便捷,不管是原材料运输还是产品发往川滇湘渝等市场,都比其他地方更有优势,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智盛科技也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反哺地方。“企业是在高新区成长起来的,理应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叶青松介绍,目前公司90%的员工都是周边村庄的群众,公司还为他们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上班顾家两不误”。
从“小作坊”到“规上企业”,智盛科技的成长轨迹,正是安顺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展望未来,叶青松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希 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