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镇宁的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玉米秆上饱满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秋收时节,镇宁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收割、晾晒作业,确保颗粒归仓。收割机的轰鸣声、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
镇宁江龙镇朵卜陇坝区连片水稻
在沙子乡这然村,20余名村民在村民项德伍的稻田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手持镰刀,手臂挥动间一束束沉甸甸的金黄稻穗便被利落地割下。有的村民则负责将割下的稻穗运送到一旁的打谷机旁。随着打谷机轰隆作响,一粒粒饱满圆润的稻谷簌簌落下,如同金色的雨点,在机器下方迅速堆积起来。
镇宁沙子乡这然村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不远处的双龙山街道张官村坝区,村民陈芊和刘良彪正忙着采收自家的玉米。老两口今年种了两亩多玉米,饱满的玉米棒剥开外皮,露出金黄的颗粒,刘良彪掂量着手里的玉米棒,笑着说:“我们的玉米长得瓷实,预计能收1000多斤,收完后就会陆陆续续卖了。”
近年来,镇宁积极开展各类作物示范种植技术试验,通过专题培训、田间学校、技术入户等形式,将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送到农户手中,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秋收时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全力保障秋粮丰收。各地积极组织人力协同开展秋收,做到秋粮应收尽收。
镇宁双龙山街道张官村村民正在采收玉米
双龙山街道大寨村积极组织“助农秋收”活动,脱贫户卢全海家数亩稻田成熟,却因家中劳动力不足犯了愁。村两委成员得知后,组织志愿者带上镰刀和打谷机帮助卢全海收割稻谷。
看着家中院子里堆放的稻谷,卢全海激动道:“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村里干部们来帮忙,我一个人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干部们的心意暖,真是帮了我家大忙了!”这样的温情与高效,在镇宁的田野上处处可见。
除了传统收割方式,在镇宁的多个坝区,机械化作业正同步展开。
稻田染金、沃野如画。在江龙镇朵卜陇坝区,连片的稻田翻滚着金色的稻浪,农机手们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械的轰鸣声中,脱粒机高效运转,切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机械化作业的普及正大幅提升秋收效率。
镇宁沙子乡这然村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2025年江龙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其中朵卜陇坝区水稻种植面积3400亩左右。江龙镇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无人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开展粮油作物种植、管护、收获等工作,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稳定性。”江龙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伍仕超介绍,当前正是秋收关键时节,江龙镇积极组织农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协调农机联合协作,开放村部院落、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供农户晾晒粮食。同步做好秋冬种相关工作,为来年夏粮油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围绕“减损就是增产”理念,镇宁多措并举推进秋收工作,全方位保障颗粒归仓。
持续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大幅提升收割效率,降低因天气变化导致的稻谷损耗风险。
在江龙镇、丁旗街道等地,技术人员正手把手教农机手规范操作。为让更多农机手掌握“减损技巧”,镇宁农业部门早早便开展了水稻机收减损宣传培训和技能比武提升农机手技术水平。全面摸排农机具现状,准确掌握各乡镇收割机数量、作业状态及分布情况,以便协调外部跨区作业农机支援紧缺区域。
镇宁沙子乡这然村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秋收前,对收割机割台、摘穗装置、粉碎装置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农机“健康”上阵。对于已成熟的稻田,各乡镇(街道)组织具有烘干设备的合作社和企业,帮助村民烘干入仓。对于未成熟的稻田,则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土地温度,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马厂镇凡旗村,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在田间往返作业,金色的稻浪在机械臂下翻滚,脱粒后的稻谷源源不断流入粮仓。该村党支部书记龙腾喜站在田埂上,指着收割机算了一笔经济账:“往年全村老小齐上阵,割稻、打谷、搬运全靠人工,400多亩田20多天才能收完。现在县里的农机开进田间,收割速度提高了三四倍,几天就收完了。”
镇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镇宁农机中心积极组织锦绣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到各乡镇开展机械收割,不仅显著提升了采收效率,更通过“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抓好水稻、玉米、油菜单产提升示范点任务,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机械化的便利。
镇宁全县开放村部院落、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所,清理平整后供农户集中晾晒粮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安排村干部值班维持秩序,让粮食“晒得安心”。同步整合全县烘干资源,统筹调度烘干机,推行“人歇机不歇”连续作业模式,确保刚收割的湿粮及时烘干。
据了解,截至目前,镇宁全年粮食收获面积29.88万亩,产量9.89万吨,其中夏粮7.42万亩,产量1.47万吨。秋粮22.46万亩,产量8.42万吨,秋收工作正平稳有序推进。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