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烟叶,承载着山乡巨变的希望。10月12日,随着最后一筐金黄的烟叶被打包装进麻袋,平坝区十字乡2025年烤烟生产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十字乡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烤烟万担乡镇,2025年全乡合同签订面积4610亩,计划收购12700担,实际收购13111.8担。
近年来,十字乡党委、政府立足“产业兴旺”这一核心要求,将烤烟确定为乡村振兴“短平快”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引路、党建铺路、服务筑路”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烤烟产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
“争指标就是争发展机遇。”乡党委副书记马波介绍,乡里在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形成了“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风控有保险”的全链条发展格局,确保了产业的稳定发展。
“过去条件落后,我们只能‘单打独斗’,技术全靠自己摸索,遇上困难只能干着急。”十字烟叶收购线技术员李从全细说着变化,通过产业综合体充分盘活烟基设施资源,利用“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的设施优势开展综合利用,提升烟基投入产出比,提高合作社与烟农收入水平。“如今是党委政府领着干、帮着干、兜着干!我们有信心把烟叶产业发展好!”
走进十字乡唐家田烟叶烤房群,24座“新能源智慧烤房”整齐排列。技术人员只需提前在智能设备上设定好精准的控温程序,就能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烤房内温湿度的细微变化,实现全流程自动控温,轻松完成烘烤作业。
“以前用燃煤烤房,那可真是一刻都不敢松懈,24小时守着不说,大半夜还得爬起来添煤、调温,稍有疏忽,一炉烟叶就废了。现在换上新能源烤房,智慧烘烤设备自动控温,烤出来的烟叶品质更优,价格也跟着涨了不少!”十字烟叶收购线烘烤管理员桂国祥满脸喜悦地说道。
今年以来,十字乡加大投入,新增300余座新能源生物质燃料标准化烤房,全面推广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与传统柴火烤烟房相比,生物质烤房具有升温快、稳温强的显著特点,能够精准控制烘烤温度,大大缩短烘烤时间,150座烤房还还升级改造了担烟架。
烤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马永平一家便是典型代表。“今年是我家种烤烟的第17个年头,种植烤烟66亩,收入达20万余元。前几年我就把家里的房子盖起来,这两年车子也买了,烤烟真的可以说是我家的‘摇钱树’啊!”马永平说。
聚焦“融合发展”,十字乡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将烟田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建设等统筹推进,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做好烟叶与非烟产业协同融合,通过“烟蔬轮作”等种植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此外,烟叶规模化种植在育苗、移栽、采烤、分级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吸纳周边村民务工,人均增收显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如今,烤烟产业已成为十字乡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金灿灿的烟叶承载着烟农丰收的喜悦,烤烟产业正为十字乡的明天描绘出更加灿烂的“金色”图景。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