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 “低空+”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2025-10-15 15:04:38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江龙镇郁郁葱葱的茶园里,无人机系统执行着智能管护,从空中精准施药到动态监测茶树长势,高效助力茶园产量稳步提升;

  六马镇连绵起伏的山地间,无人机将新鲜采摘的蜂糖李从重重大山中高效运出;

  本寨镇张家坝村,技术人员熟练操作着几架植保无人机在油菜花田上空穿梭,为油菜精准补肥……

  在镇宁自治县的田间地头,“低空+”赋能农业,科技点亮乡村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 传统农业焕新颜

  在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小抵拱村天纯花果园农旅示范园,5架无人机仅用3天便高效完成了5000亩果园的植保作业,总投入仅7.5万元。

无人机管护农作物

  江龙镇朵卜陇坝区连片的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稻株生长情况,系统自动规划最优路径进行精准施药。

  在江龙镇,无人机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管护当地的油菜、水稻、茶叶等,通过高空实时监测、精准喷洒农药等方式,有效提升作物生长的管理效率,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无人机在农业管护中的高效应用,正是镇宁探索“低空+”赋能现代农业的有力实践。

  近年来,镇宁聚焦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以低空技术破解传统农业“效率低、成本高”难题,探索打造立体低空农服应用经济示范区。无人机植保、施肥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蜂糖李、油菜、茶叶等产业,覆盖农产品的种植、农管、物流、营销全过程,实现从种植到农管的智能化升级。

无人机喷洒药剂

  今年以来,镇宁完成蜂糖李、油菜、茶叶等无人机植保、施肥等场景应用作业累计覆盖约45800余亩,启用无人机8700余架次。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综合效益提升90%,节约成本约50%,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活力。

  打通梗阻 解决农产品“下山难”

  连绵起伏的群山间,六马镇果农潘伟的蜂糖李果园里,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蜂糖李挂满枝头,伴随着“嗡嗡”的声响,一架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稳稳地将满满一筐蜂糖李从山坡运到货车旁。

无人机吊运蜂糖李

  “以前请人背下山,山路难走,一天也运不了多少筐,还容易碰伤果子。”潘伟说,现在用无人机,每斤成本仅3角至1元,30亩李子很快就能运完,光是运输成本就省了不少,果子品相好,卖价也上去了,地头收购均价从每斤22元跃升至25元。

  类似的场景也在白马湖街道祝英村上演,无人机轻松吊运着一筐筐新鲜的地萝卜,从田间飞向运输点。

无人机吊运水果

  这是镇宁大力推进“低空+配送”模式惠及广大果农的生动例证。为解决山地特色农产品“下山难、运输贵、损耗大”的痛点,镇宁积极引入专业低空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运输服务,通过“点对点”的空中运输,缩短了农产品从“枝头”到“舌尖”的时间,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损耗率,让优质农产品能够更快、更新鲜地抵达市场。如今,蜂糖李从果园抵达交易市场的时间从2小时大幅缩短至15分钟。无人机平均每分钟可运送约100斤蜂糖李,每小时运力高达6000斤,相较传统人工的运输效率,实现近百倍提升。

  截至目前,无人机技术应用带动镇宁全县果农增收2.8亿元。

  培育人才 筑牢发展根基

  “以前十几个人打药要干十多天,现在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效率太高了。我之前在外打工,现在特意回家报名学习无人机操作,准备以后用在农业上。”镇宁自治县无人机培训场地,来自丁旗街道的学员卢建辉一边观看其他学员操纵无人机,一边道出自己参加培训的初衷。

无人机“飞手”培训

  无人机飞手是技术转化的关键角色。镇宁积极引入具备专业资质的优质培训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期无人机“飞手”培训。构建 “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一体化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今年以来,镇宁境内的大疆、极飞授权企业累计销售无人机300余台,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700余人,其中30人获得民航CAAC认证证件。同时,通过补贴等政策降低农户使用成本,2025年共为42户农户办理54台无人机补贴,发放补贴资金77.76万元。

  如今,随着应用范围的持续拓展,无人机正加速融入镇宁农业生产,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持续释放乡村产业振兴的澎湃动能。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


责任编辑:李芸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