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10月14日,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中心小学的绿茵场格外热闹。场上,两支队伍的球员挥洒汗水,勇敢争夺冠军;场下,全校师生则为他们加油打气。
“这场比赛是我校第二届迎新杯小足球比赛的冠军争夺战,大家你来我往,比拼激烈,相当精彩。”顶云中心小学校长韦虎同样在一侧关注比赛,他告诉记者,足球运动可以教会学生规则、合作、拼搏和坚持,这和该校“体艺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非常契合。
关岭顶云中心小学正在开展第二届迎新杯小足球比赛
另一边,该县思源实验学校的绿茵场上同样有学生练习足球的身影,在足球教练的带领下,学生们正在进行传球、射门和战术跑位等练习,整个足球场上洋溢着青春活力,展现了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大力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工作,通过举办中小学足球三级联赛、持续加强足球教练员培训、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场地设施等一系列举措,营造了日益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
关岭思源实验学校学生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目前,该县顶云街道中心小学、关岭思源实验学校、永宁镇中心学校、关岭第一中学、关岭民族高级中学等7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走进关岭自治县第三中学体育馆,举重教练正带领学生开展抓举、挺举专项训练。随着教练一声指令,同学们迅速半蹲、猛然发力,杠铃沿着身体弧线向上攀升……在专业指导下,大家动作规范、训练有序,整套抓举动作一气呵成。
关岭三中学生正在进行举重训练
“练习举重能够感受力量的魅力,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还能宣泄和释放学习中遇到的坏情绪,训练虽然累,但每次突破自我都特别有成就感,也让我变得更有毅力。”该校学生余朝海说。
长期以来,关岭自治县第三中学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目标,不断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全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于2024年被贵州省体育工作大队正式认定为“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举重)”,成为我市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该校高度重视举重社团建设,配备专业训练器材并选聘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科学制定“基础体能强化与专项技能提升”相结合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协调发展,并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训练跟踪与反馈机制,实时掌握学生训练表现,动态优化个性化训练策略,为优秀体育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差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先打好体能基础,再逐步提升专项技能。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成长。”该校举重教练杨江洪说。
在学校专业化保障和科学化培养的双重推动下,体育育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截至目前,该校已累计向省、市级体育训练中心成功输送了60余名优秀学子,涵盖、举重、射击、射箭、田径、跆拳道、皮划艇等多个项目,多人在省、市级赛事中斩获奖项。
“我县坚持把体教融合作为厚植竞技体育人才根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在工作机制、发展载体、赛事体系、优质资源上深度融合,推进全县各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关岭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项秋亚表示,关岭将继续坚守“以体育人”的教育初心,持续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升,优化体育课程设置,让校园体育发展得更好,让更多青少年在运动中释放活力、健康成长,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