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近年来,安顺市主动服务并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全力以赴推动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安顺航空配套产业园风雷、天成项目 唐琪 摄
秋日里的安顺,天朗气清。一座以航空产业为灵魂的新城正在这片热土上加速崛起——
翰瑞云谷产业园一期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贵州煜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机器轰鸣;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
安顺航空配套产业园风雷、天成项目建成达交付条件……
黔中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绘蓝图:从宏伟愿景到生动实景
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崛起,是历史传承与时代机遇的必然交融。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011系统下属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工厂便主要布局在安顺,为这里播下了最早的航空工业“种子”。贵飞、安大、安吉等骨干企业在此扎根成长,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根基。
新时代的政策东风更是让这份深厚的积淀焕发勃勃生机。时间来到2022年1月,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时年7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贵州省签订深化合作协议,为贵州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随后,安顺市敏锐抢抓政策机遇,适时提出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的战略构想,并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发展的“引擎”就此全速启动。次年5月,《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获得省政府批复,省政府支持政策一并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6月,安顺市召开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动员大会,标志着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贵州航空产业城规划展览馆 唐国栋 摄
与此同时,安顺市建立了贵州航空产业城指挥部办公室指挥体系,统筹推进建设工作。通过出台专项人才政策筑牢人才发展基石,全面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系统谋划新增用地,强化资金、土地、政策等资源保障,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自启动建设两年来,全市上下协同联动、凝聚合力,紧盯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探索实践,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态势良好,成为承接国家产业布局、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关键载体。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6%,其中,航空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速22.5%,增加值增速23.1%,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根基:从内挖存量到外引增量
走进安吉精铸航空产业园,平直宽阔的道路两旁绿意盎然,灰白相间的标准厂房鳞次栉比。已投产的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鲁开伟 摄
“在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吉精铸公司已进驻园区,并完成铝合金精密铸造、高温合金中小件铸造、合金钢精密铸造等主要业务的设备安装与调试,一期已全面投入生产,2024年产出规模达1亿元。”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将建设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及大型热等静压生产线,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后,将填补国内2米级热等静压设备领域空白,显著增强我国高端航空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作为国内铸造工艺门类最全、产品谱系最完整的专业化铸造企业,近年来,安吉精铸积极发挥“链长”引领作用,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协同发力,助力贵州航空产业形成集聚效应。2023年,安吉精铸成功引进6家机械加工企业入驻安吉航空产业园,带动园区新增高性能机械加工设备投资近1亿元。
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项目刚签约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路网通了、标准厂房也建起来了。”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自安吉精铸产业园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市、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克服了资金、土地、规划到配套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保障了项目整体进度。“安吉精铸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始终将自身定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关键一环,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主业,夯实核心能力,为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效果图(安大公司供图)
同样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也在积极为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建设正有序推进中,预计明年9月能全面建成投产,届时将显著提升安大航空发动机、飞机等领域制造配套能力。”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肖永祥告诉记者。
据介绍,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总体规划“建设大型高端环锻件生产线、中型环锻件生产线、小型环锻件生产线”等三条生产线、一个综合楼及配套辅助生产用房、动力配套设施等”,建设围绕“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思路,以特种锻造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老区、新区、配套区连片发展形成锻造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锻件智能化制造平台,建成安顺市航空产业城示范园区。
“产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锻造、热处理和机加能力,推动航空精密环锻件数智化发展。”肖永祥表示,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以来,安大锻造得到了更大力度的支持与帮扶。未来,安大将继续以领先技术、卓越品质、优秀效率、创新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为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贡献更大力量。
安吉航空精铸产业园、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的建设正是安顺坚持项目为王,内挖存量、外引增量,持续提升贵州航空产业发展质效的生动写照。
亿航智能在黄果树要客服务中心打造的低空营地(公司供图)
项目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为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一方面,我市围绕投产达产狠抓存量项目建设,加快安立航空新材料、安虹精密机械加工、亿航智能航空器制造等一批项目在年内建成交付。持续加快速威合金、上海先越、航新科技、翼晟航空、天禹航燃等115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快落地建设。
另一方面,围绕航空产业发展狠抓项目谋划,目前谋划储备航空装备产业重大项目361个,总投资1936亿元。围绕航空产业延链、补链聚集发展,聚力开展招商引资,贵州航空产业城规划建设以来,共引进航空装备产业及配套项目90个,投资金额173.01亿元。今年以来,我市还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智造+民机民航领域赛、第二届“黔锋杯”国防工业职业技能大赛、贵州航空产业城发展大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加大招商推介,不断招优引强,为产业城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注动能:从做强产业生态到完善产业链条
从镇宁六马镇的无人机将蜂糖李送出深山,到安顺经开区十里荷廊的无人机精准播种藕种,再到森林防火与景区巡检的常态化应用,低空经济正成为贵州航空产业的“新增长极”。
植保无人机演示喷洒农药 郭黎潇 摄
如何培育新兴业态?亿航智能的落地便是明证。“安顺得天独厚的低空应用场景、雄厚的产业基础及独特的政策机遇,让我们最终选择这里。”亿航智能贵州公司总经理严玉保表示,安顺将成为亿航智能在中国西部乃至全国战略布局的关键支点。作为全球首家四证齐全的eVTOL企业,亿航智能将携手安顺市及贵旅集团,深耕低空应用场景拓展,推动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落地,计划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研发、零部件生产、测试试飞等领域合作,助力低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我们将以安顺为支点,深化产业拓展,全面推进在贵州的场景布局,探索低空经济创新运营模式。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助力安顺在航空制造、新材料、智能系统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贡献力量。”严玉保告诉记者。
同样被安顺优势吸引的还有贵州华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黄果树机场海拔1600米,具备高原环境试飞条件,安顺的喀斯特地貌能够为警用无人机提供复杂气象和山地实战场景验证。‘政策 + 产业 + 人才 + 场景’的全链条生态以及广阔的应用市场,是华伍警用无人机项目谋划落地在安顺的重要因素。”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贵州华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依托安顺航空产业链优势拓展民用领域应用,成为西南地区警用无人机研发制造核心基地,并通过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推动巡查巡检及物流无人机在应急、农业、文旅等领域应用,进一步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当前,我市正聚焦低空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应用场景等多领域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结合《安顺市探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方案》细化任务,组建专班点面结合推进。
与此同时,民机配套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聚焦中国商飞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需求,多次到中国商飞汇报对接,争取在共建民机产业园、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支持在安航空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
持续加强与中航重机的务实合作,依托在安的安大、安吉谋划总投资65亿元的贵州民机装备配套产业园项目现已完成场地整体场平和电力改迁;
组建安立航空材料公司和安虹航空机加公司,依托中航重机资源延伸发展航空新材料、航空精密机加产业;
年产2500吨钛合金生产线、1500吨钛合金块料回收清洗产线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部分产线设备已进场安装,预计年内投产;
……
数据显示,目前贵州航空产业城在建项目115个,总投资280.76亿元,在谈项目57个,拟招引企业123家。
从“三线建设”的工业火种到新时代的航空产业新城,时至今日,安顺更有底气、信心与力量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展望未来,安顺将继续聚焦做强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条、抓好精准招商、创新投资机制、强化人才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将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希 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