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英烈遗迹缅怀抗日英烈

2015-08-27 10:30:53    来源:   黔中早报      

  日前,陈蕴瑜被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英烈的感召下,8 月25 日,一个雨后的下午,在平坝县天龙文化站站长杨平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天龙镇正街,穿过一个小巷,找到抗日英烈陈蕴瑜的衣冠冢、祠堂。记者看到了略显“悲凉”的陈蕴瑜将军衣冠冢。

陈蕴瑜将军故居

  经过一道铁门,进入围墙内,是住户人家,迈上几级梯坎,东、西、北三面围着的一块平地中间,是一座圆形的坟冢,墓碑顶部有半个青天白日图案的三角形石雕,墓碑上书:“陆军少将陈公讳怀珍之墓,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墓碑两边还有一副石刻的挽联,上联:“ 百战著鹰扬苇楼垒外羞裹革”,下联:“千年来鹤驾华表巅头话埋衣”,横批:“ 毓秀钟灵”。墓碑旁乱石堆砌,墓碑前立有“平坝县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石碑,上书“陈蕴瑜衣冠冢”。冢旁有鸡啄食,狗在叫着,与墓地的肃穆很不相称。

  缅怀英烈,陈蕴瑜将军孙女陈瑾的纪念文章带着我们仿佛回到历史的岁月,在一篇《爷爷,您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的文章中,她写到:“爷爷,您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啊?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站应该是潼关了。您所在的102 师经过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早年针对日战精心训练的兵勇已伤亡过半,带领刚刚在宝鸡整补了一半新兵的队伍,防守在日军日夜轰炸的要塞上,您每日巡防训话都会重复一句话“要象钉子一样钉在潼关上!”“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就是当时102师官兵的真实写照。历史证明,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轰炸到1945 年8 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长达7 年多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轰炸,最终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战后古潼关城墙上的弹痕犹在,您们当年的守关驻扎的营房不倒。

  爷爷,您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啊?“中国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您和您的304团子弟兵为掩护几十万大军跳出包围圈,5月16日挫敌于回龙集,5月17日截寇于黄口,5月20日撇敌于牛蹄圈,先于日寇抢占韩道口,在苇楼铁路附近与日本关东军王牌——土肥原师团血战数日,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浴血奋战中您不幸中弹阵亡,忠骨无收,304团几乎全团阵亡。”

  这篇感人的文章让记者终于理解,何以陈蕴瑜的后人会如此重视这块墓地的位置。

  据杨站长介绍,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陈蕴瑜将军的纪念塔已经被破坏。

  和陈蕴瑜将军衣冠冢几乎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陈将军的祠堂,祠堂外的石壁和厚重的木门依然是当年的风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内部已经用于租给附近的一些住户。今年68岁的郑明英老人就是租房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当地居民很爱戴陈将军,对陈将军的事迹和故事都是非常了解,但是因为很多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他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恢复陈将军的纪念塔、祠堂和衣冠冢,以便后人参观、祭奠。

  对于墓地长期以来的纠纷,杨站长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发表了个人之见。他说:“我个人认为,因为目前陈蕴瑜将军的衣冠冢周围住户太多,恢复当年周围面貌难度较大,不知可不可以采取搬迁的方式,寻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将陈蕴瑜将军的衣冠冢搬过去,同时重修纪念塔,把陈将军生前留下的一些文物集中起来,建造一个全新的爱国教育文化基地,这样也有利于后人纪念、祭奠陈蕴瑜将军。”

  在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记者看到,陈蕴瑜将军的故居保存完好,不仅外观上几乎保存了当年的风貌,而且居住在内的老人也对陈蕴瑜将军尊敬爱戴有加。目前,陈蕴瑜将军的故居内有5户人家居住,今年已经八85岁的郑明贤老人见到记者一行走进来之后说道:“我们一直很爱护陈蕴瑜将军的故居,陈蕴瑜将军的故居几乎是当年的风貌。”

  郑明贤老人向记者介绍:陈将军的故居除了粉刷过一次之外,未进行过任何翻修。坚固的石壁、古朴的木桩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不朽,大门处“忠烈可风”四个字让人不禁对陈蕴瑜将军心生尊崇,内里的老人们也对陈将军的故事耳熟能详。

  郑明贤老人告诉记者,很多和陈蕴瑜将军有关的资料他都保存了下来,这座坐北朝南的历史文化遗迹至今能够完璧,和住户里老人们的爱护分不开。

  郑明贤老人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新整理当年陈蕴瑜将军的一些资料,以便后人参观,但是,如果要用来展示,那就一定要制作精致些。(记者  黄成义)

责任编辑: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